艺考网
全国站

从甲骨文到人无礼,无以立,探究君子的玄机

chanong
2024-05-30 14:00:48
编辑说
“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在心,不也是君子所为吗?”这句话的解释很清楚了,告诉大家要做君子,要心胸宽广。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是绝对不会错的话。

这句话解释的很清楚,告诉大家要做君子,要心胸宽广。这句话没有错,绝对正确。但是,每个人都一定有经历,这里面一定有玄机。玄机是什么呢?

第一个字就暗藏玄机:这里的“人”是谁?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的意思,“人”字是侧身站立的人,战国以后,人几乎都是趴在地上,这传递了什么信息呢?为什么不用正面站立的人呢?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装剧中我们知道,人们互相问候时用“魁首礼”,穿宽袖大袍,鞠躬手,弯腰行礼。这个字代表的是行礼的人。“人若无礼,立不住脚”、“人若无礼!为何不快死?”、 “人若无礼,不知其能”。这些经典名言,都告诉我们,人要有礼貌。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人有礼貌。我们原来学的是“人会使用劳动工具”,其实是极其片面的,缺乏对人性的基本思考。 圣人总是从哲学层面进行终极思考,而不是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脱离了动物性。怎么脱离动物性的呢?因为有礼。什么“礼”呢?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礼”。这其中包括最基本的天地、国家、社会、君臣、宗族、夫妇、父子、兄弟、朋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等。只要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圣人都考虑到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以说细到毛孔里。动物会这样做吗?不会。

夫妻之间最基本的规矩,就是要经过三媒六亲才能成为夫妻。而动物世界,没有伦理道德,没有禁忌。我们现在受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影响,其实就是人性的退化,回归动物本性。《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这是圣贤们引导改造人性的美好愿望,而不是事实。基督教主张人性本恶。那么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你问问自己内心深处就知道了。如果没有后天的道德教育,又被放在一个食物匮乏、危险无处不在的环境中,你的本性是善还是恶?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变成恶人。由于环境,你要保证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权。把两个刚出生的婴儿放在一起,他们饿得哇哇大哭,你把一瓶牛奶放在中间,看看他们会不会让步,会不会争抢? 他们一定会去争取的。礼貌是后天习得的。这也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

我花了不少篇幅解释“人之为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后面的内容。这里的“人”是一个前提,还要懂得“礼”。 “人不知而不怒”,“这个人”或者“这些人”“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通常解释为“不了解我”,我们都容易责怪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过这句话这里就不展开讲了。“知”有两种读音,读一声是“知识”,读四声是同音,是“智”,表示智慧。首先,排除“智慧”的意思,一个人是否聪明,不应该成为君子不高兴的理由。这里是“知道,明白”的意思。

“知”字很有意思,既是形声字,又是形声字。甲骨文“知”表现的是一个小孩张嘴说话,语言飞快如箭。这其实很形象的展现了小孩在学习时期的状态,记忆力好,喜欢说话,喜欢展示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说话藏不住。秦汉以后,“知”只有“矢”和“口”,直接表达了“雄辩”、“滔滔不绝”的意思。这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很大关系。各家的理论竞争、纵横捭阖,使得口才好、口才好的人成为“智者”,他们个个见多识广,记忆力强,所以都是“多知”之人。 在儒家思想里,首先你得是一个“懂礼仪”的人,这句话稍微调整一下就变成“不懂礼仪的人不生气”,是不是瞬间就懂了?!

谁会不懂“礼仪”呢?联系上一句“有朋自远方来”,这些“远道而来的”人,来自中国周边地区,很可能不懂中原的礼仪制度,也未必带相应的“见面礼”。这对于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来说,是极其不尊重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感到愤怒。

那我们为什么不说“人不知,但不可怒”呢?关键点就在这里,你要生气,那你就是要表现出来。这不就跟“瞪大眼睛”、“大怒”一样吗?“怒”的状态就是心里有火,已经冲到额头了,眼睛鼓鼓的,随时就要爆炸了。“愠”就不一样了。“阴寒”和“温和”同根同源,就是说虽然生气了,但是还憋在肚子里,表面上还要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这就叫“藏而不露”。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是“君子”。那谁是“君子”呢?谁都能做到吗?当然不是。

“君”是手握权杖,发号施令的人。商周时期,“君”并不是指后世的皇帝。周朝称皇帝为“天子”,周天子自称“禹夷人”,皇帝权力的象征是斧子,也就是“王”的本义。除了周天子,贵族、诸侯、方国的君王都被称为“君”,是具体管理一块土地,可以发号施令的人,也就是“君子”。为什么不直接说“君”,而要说“君子”呢?我们知道凡是被称为“子”的都是大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等等。子是一个很尊称的称谓。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儿子的意思。你一定觉得这不是侮辱吗?其实不是。“天子”是天子,怎么会是普通人呢? “君子”即“君之子”,至少是诸侯、诸侯的后代,属于贵族序列。周朝的封建等级有“公、侯、伯、子、满”,其中还有“子爵”。全句的意思是:对待那些“远方”来的不懂礼仪的人,要用懂礼仪的贵族绅士的行为来对待。

只要是人,就应该遵守“礼”。对于“君子”来说,“礼”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自己的家族出生于宋代,到了他那一代,属于贵族阶级中最低层“士”,在春秋末期就已沦为没落贵族。所以他其实是想恢复祖先的辉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他也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学生身上,希望他们能以“君子礼”来要求自己。所以,这第三句最重要的话,其实点出了《论语》的宗旨,也是儒家的宗旨,那就是:教人做君子。如果人人都彬彬有礼,懂得礼仪,像君子一样遵守礼仪,天下岂不大和谐? 这是孔子的理想,也是儒家“克己复礼”的本质。

至此,我们可以断定,前三句讲的是“礼乐”,从个人学习的“礼”,到待人处事的“乐”,再到处理外交事务的“礼”。这三句其实暗含了“修身”、“治家”、“治国”的基本修养,真是“妙语连珠,意味深长”,是总结,是全面指导!值得细细品味!

2021年6月19日凌晨 致远 成都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描绘鹿柴日落之景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描绘鹿柴日落之景

鹿柴 王维堵共瘛肥翘拼送跷氖鳌4耸匆蛔思:敝恋目丈剑黄拍静翁斓氖髁帧O旅媸切”嗾淼耐跷堵共瘛飞臀觯队蠹以亩裂啊�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024-05-30
从甲骨文到人无礼,无以立,探究君子的玄机

从甲骨文到人无礼,无以立,探究君子的玄机

“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在心,不也是君子所为吗?”这句话的解释很清楚了,告诉大家要做君子,要心胸宽广。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是绝对不会错的话。
2024-05-30
小学三年级必学古诗鹿柴,教学目标与解析

小学三年级必学古诗鹿柴,教学目标与解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鹿柴》教案 【#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语文《鹿柴》教案#】《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
2024-05-30
关汉卿与元杂剧:元代文学的瑰宝,展现独特魅力

关汉卿与元杂剧:元代文学的瑰宝,展现独特魅力

关汉卿:我国元杂剧奠基人,戏曲,元朝,编剧,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元杂剧,曲作家,剧作家
2024-05-30
唐朝的兴衰:从贞观之治到朱温篡唐,历经 289 年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的兴衰:从贞观之治到朱温篡唐,历经 289 年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是被朱温给灭亡的,公元907年,朱温逼迫李柷把皇位禅让给他,李柷死后,后梁议定的谥号为“哀皇帝”,没有庙号,故史称“唐哀帝”。
2024-05-30
手眼系统:从坐标关系到机械手控制的关键技术

手眼系统:从坐标关系到机械手控制的关键技术

九点文章浏览阅读1.6k次。所谓手眼系统,就是人眼镜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要让手去抓取,就需要大脑知道眼镜和手的坐标关系。如果把大脑比作B,把眼睛比作A,把手比作C,如果A和B的关系知道
2024-05-30
专项突破-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与真题再现

专项突破-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与真题再现

专项突破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一Kp含义: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各气体物质的分压替代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叫压强平 衡常数。单位与表达式有关。计算技巧:第一步
2024-05-30
长津湖之水门桥:延续历史战争传奇,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

长津湖之水门桥:延续历史战争传奇,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

长津湖之水门桥HD国语;视频剧情简介:,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
2024-05-30
2024 届苏州市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评分标准及项目规则公布

2024 届苏州市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评分标准及项目规则公布

苏州本地宝苏州教育提供2023江苏政务服务中考成绩查询攻略(图解)有关的信息,中考快要开始了!等成绩出来以后!考生登录“江苏政务服务”APP,可查询中考成绩,攻略请收下!
2024-05-30
朱温:从农民起义军到后梁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生

朱温:从农民起义军到后梁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生

朱温。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后梁开国皇帝,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乾符二年(875年)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