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网
全国站

薛老师在中国语文 2019 年会首届教学大赛中展示的火烧云教学课

chanong
2024-05-30 11:00:41
编辑说
(注:这是薛老师在中国语文2019年会首届教学大赛活动中展示的一节课) 【教学目标】一、识字,丰富积累词语。二、朗读,体验火烧云的变化美。三、仿写,写清事物的变化过程。

老师:太阳色的脸上有表情,那你脸上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呢?学生:微笑。老师:对,像太阳一样的表情,明白吗?学生:我明白。老师:你知道我姓什么吗?学生:薛。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一开始上课,大家都很紧张,最后我们知道薛老师你要来给我们上课,大家都很激动,后来我们才知道。老师:知道我来上课,你就很激动。好,谢谢你,谢谢你。你也很激动。你腿不好,等会儿上课就不用站起来了,坐在你的座位上就行了。谢谢你,你很激动。你看到我很激动。学生:因为我问过我妈妈,那天上课的老师是谁?我妈妈说是薛老师,薛老师是全国最好的老师之一。老师:你妈妈怎么认识我的?学生:我妈妈是这个学校的老师。老师:你妈妈是老师。 你看,你妈妈当老师了,她知道的就比别人多。生:当我们知道教我们《火烧云》的老师是全国排名第一的薛老师时,我们心里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师:谢谢小朋友,这是你的排名。生:(笑)师:还没轮到我呢。2、讲解课文题目,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我们先把今天学的课文题目读出来。生:《火烧云》师:什么是火烧云?当我们不懂什么的时候,我们一般会用工具书查字典,或者查字典看看汉语字典里怎么讲火烧云。(大屏幕显示:日落或日出时分,地平线上出现的红霞。

——《现代汉语词典》 学生:日落或日出时分,在地平线上出现的红霞。 师:很好,读大声一点。 学生:日落或日出时分,在地平线上出现的红霞。 师:你明白了吗? 学生:我明白了! 师:来,一起读。 学生:(大声一起读)日落或日出时分,在地平线上出现的红霞。 师:哎,你说的很清楚,很清楚吧? 学生:对。 师:日落时的红霞叫什么? 学生:火烧云。 师:叫晚霞,日出时的红霞叫什么? 学生:晨云。 师:好,你有灵气,你一下子就明白了,因为早晚的云都是彩色的,那叫什么呢? 学生:火烧云。 师:(笑)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火烧云呢?你说说,叫什么? 学生:彩云。 师:哎,彩云。朝霞、晚霞、彩云,就是字典里给我们解释的火烧云,对吧? 但是萧红在《呼兰河的故事》中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呢?谁来读呢?(大屏幕播放:天上的云从西边烧到东边,红红的,好像天空着火了一样。——《呼兰河的故事》)(三位学生轮流读,然后全班一起读) 师:《呼兰河的故事》中的描写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生:它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师:是比喻还是夸张? 生:夸张。 师:哪里夸张了? 生:火烧云被夸张成红色,好像天空着火了一样。 师:那是夸张还是比喻? 生:比喻。 师:比喻,好像天空着火了,云像火一样,并不夸张。 师: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火烧云中的描写更生动。

师:哪个词比较生动?读一读。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烧到东边,红红的,好像天空着火了一样。 师:哪个词一写就生动? 生:“烧”。 师:为什么这个“烧”字一用就生动?“烧”是动词,你知道吗?烧起来就生动,对吧? 师:好,很好。还有什么不同? 生:感觉《呼兰河传奇》写的比较清楚,感觉《现代汉语词典》写的看不懂。 师:《现代汉语词典》白编的,看得懂。 小朋友,你们不能说这句话写得好,那句话看不懂,两个都是看得懂的。 师:这道题有点难吧?哪个小朋友说的?刚才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说他用了一个比喻,很生动,对吧? 有画面感,还有个小朋友说他用了一个“烧”,本来是静态的,现在变成动态的了。哎呀,很形象吧?还有没有别的区别呢?学生:第一个就是《呼兰河传》写的很具体,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写的比较形象。老师:好,一个写的很清楚,一个写的很形象。老师:小朋友,他这句话里用了比喻来形容火烧云,给我们一种形象感。把火烧云,朝霞也好,晚霞也好,一下子就动了起来,有画面感,对吧?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这里写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你们看得见吗?学生:看得见。学生:晚霞的时候,日落的时候。老师:怎么看得见?学生:从西边烧到东边。老师:你们听见了吗?从西边烧到东边。从这个方向我们就知道是傍晚的火烧云了。 师生齐声说:火烧云晚。

师:好,这个说法是比喻的说法,他用的是描写,而上面那个呢?它说明了什么,这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说明一下火烧云。对了,这两个说法你觉得哪个好呢?生:《呼兰河传》比较好。师:你喜欢下面这个,是吧?但是老师告诉你,如果理科老师问你什么是火烧云?答:天上的云从西边烧到东边,红红的,好像天空着火了一样。老师会怎么说?生:那就应该是《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那个。师:那你觉得哪个好呢?生:两个都有各自的优点。师:对,我懂了。两个都很好。师:第一个更——生:坦率。师:不是坦率,而是直截了当,后者更生动,更形象。你明白了吗?所以写一个事物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写。 师:好,我们来读读《呼兰河传奇》中这种生动、通俗的文字。读课生:(一起读)天上的云从西边向东边烧起来了,红红的,好像天空着了火。师:没见过火烧云的,你一说就知道,就是那些三岁的小孩,你一说就知道。师:好,你们见过火烧云吗?见过的举手,小朋友,我们现在雾霾太多,很少看到火烧云,你们想看吗?生:想看!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火烧云,它长什么样子。(大屏幕放映:第一张火烧云图)生:(惊呼)哇哦!师:怎么会这样呢?生:漂亮。生:很漂亮。

学生:漂亮极了。 学生:精彩极了。 老师:你看,这个词写得真好,好文艺,好精彩。 学生:像火一样。 老师:对,像火一样是吧?好,你们想看吗? 学生:想! 老师:我们再看一遍(大屏幕显示第二幅火烧云图) 学生:(更加惊奇)哇哦! 老师:像火一样是吧?熊熊燃烧的火?在宁波能看到吗?没有,你们想再看一遍吗? 学生:想!(大屏幕显示第三幅火烧云图)(大屏幕显示第四幅火烧云图)(大屏幕显示第五幅火烧云图)(大屏幕显示第六幅火烧云图)(大屏幕显示第七幅火烧云图)(大屏幕显示第八幅火烧云图) 老师:为什么声音小了?不一样是吧?你们想再看一遍吗? (大屏幕显示:第九张火烧云图) 3、深入课文,逐步引导学生练字练句、体会课文 师:好,小朋友,看了这么多火烧云,如果让你写火烧云,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呢?写它的美丽。 生:它的形状、颜色。 师:能这样写的举手。(学生举手) 师:写它的颜色,也写它的形状。打开课表,快来看看作家萧红写到火烧云的颜色了吗?写了吗? 生:写了。 师:哪一段? 生:第三段。 师:写到它的形状了吗?写了吗? 生:写了,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师:是吗? 生:是的! 师:你看火烧云课文,我们的想法和作家的想法是一样的。

我们有一个作家的眼光,真是了不起。我们再看看云彩的颜色,对吧?(大屏幕显示:这里的云彩有很多变化,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师: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说,他们也会写颜色,他们是怎么写的?谁能读出来? 生:(感慨朗读)这里的云彩有很多变化,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师:你读得很好,这个小朋友的作文好吗? 生:我觉得不如《呼兰河转》萧红写的云彩好。 师:这个作文好吗?还可以,还不错吧?好在哪里? 生:最后从五彩缤纷到美不胜收,写得好,是因为他用了三个四字词。 师: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这三个四字词,其中两个是成语,对吧?哪两个成语要一起读? 学生:五彩缤纷,千变万化。 老师:他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大,变化很快。 这两个成语很重要对吧?一起读一读。 老师:一个叫什么? 学生:五彩缤纷。 老师:另一个叫什么? 学生:千变万化。 老师:写得很好对吧?但是小红写的比这个好,她长处在哪里?自己读一读。(大屏幕显示: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很大,有时候是鲜红色的,有时候是金黄的,有时候是一半紫一半黄的,有时候是一半灰一半紫的,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天空中这些颜色都有,还有一些无法描述的、从来没见过的颜色。

) 师:她是怎么写的?是不是更绚丽一些?你们觉得什么地方绚丽了?你们应该能找到。什么地方绚丽了? 生:她把色彩写得更具体一些。 师:哪些颜色?请你们拿出笔,把这些颜色画出来。 生:有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还有什么颜色? 生:红色、金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师:画出来的请举手,我们来看看这些颜色,读一读。 生:(一起读)红色、金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紫、梨黄、茄子紫。 师:色彩比刚才写的还多,而且更丰富,我们再看一看,除了丰富之外,作家萧红还有什么地方绚丽了? 生:她还提到了我们从来没见过的,甚至无法形容的色彩。 师:她刚才用了什么符号?省略号。 这里我们不用省略号,而是用句子,读一读。生:有些颜色我们根本无法描述,从来没有见过。师:还有吗?我们再看看它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生:她把颜色写成了四位数,三位数,两位数。师:四位数,三位数,两位数。这不是数学课,是语文课,好吗,小朋友,站起来读一读。生:红色,金色。师:红色,金色都是一样的颜色。刚才是红色,金色和黄色,有什么区别?是什么词?生:ABB。师:为什么要有ABB?有时候是红色,有时候是金色,有什么区别?有时候是红色,有时候是金色,它们的感觉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什么区别?这个有点难,要仔细体验才能分辨出那个味道。

学生:金灿灿描述了金色是什么颜色,红色是什么颜色。 老师:注意,ABB为什么用了两个BB?我告诉你,这个颜色让你有种感觉。红色和金色没有这种感情色彩,但是说是大红大金不是更招人喜欢吗?这种颜色带着一种感情。 老师:来,你读一读。 学生:大红一会。 老师:一点感情都没有。(学生动情地读这段话) 老师:你看这里面提到了多少种颜色? 学生:两种。 老师:是两种颜色,而且都是用了一半的东西,对吧?好,继续读。 学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老师:这个颜色有什么特别的? 学生:还写了两种颜色。 老师:也是一种颜色,像茄子紫的紫色,这是什么颜色?这就叫比喻色。现在你能告诉我一种比喻色吗? 老师:你告诉我一种比喻色。 我们刚才上课讲了一个比喻颜色。学生:太阳黄。老师:再说一个。学生:珍珠白。老师:再说一个。学生:宝石绿。老师:宝石不是绿色的。学生:宝石蓝。老师:很好很好,你已经连续说了三个了,来吧,再说一个。老师:像苹果的颜色是什么?学生:苹果红。学生:苹果绿。老师:苹果绿,像玫瑰的颜色是什么?学生:玫瑰蓝。(师生笑)学生:玫瑰红。老师:小朋友,你们不是色盲,应该知道玫瑰红。你们还能说什么?学生:西瓜绿。学生:孔雀蓝。学生:柠檬黄。老师:不错,你知道柠檬黄。学生:葡萄绿。老师:葡萄绿?好好,有的葡萄也是绿色的。

学生:翡翠。 老师:哦,翡翠。 学生:青蛙绿。(师生笑) 老师:注意,这里都是东西,都是植物,水果,没有青蛙绿。 学生:象牙白。 老师:她在这里写了颜色,小朋友们,注意看,她用的是红色。我们再看一遍,还有什么精彩的? 学生:这一段描写了它的变化多端。 师:看到了吗?用什么词来形容变化多端、变化迅速?看到了吗?用了哪个词? 学生:一会儿。 (一起读这段话) 师:这位学生刚才写的这两个词,丰富多彩,多种多样。这里用这么多词来形容这个词的什么特点?丰富多彩。用了四个“一会儿”来形容多种多样。 注意,在写作中要少用成语,多用描述性的单词和句子,这样文章会更漂亮,更好。

师:这里的火云写了什么?生:颜色。师:颜色都写了,很漂亮。接下来他写什么?生:形状。师:文中写了哪些形状?(大屏幕显示)生:马,狗,狮子。师:三种形状吧?好。我小时候也写过这个形状,我是这样写的。这个地方的火云有很多变化,有的像马,有的像狗,有的像狮子……很漂亮!(大屏幕同时显示)老师的字写得好吗?生:(齐声回答)一般。师:不能用一般,有好有坏!生:(齐声回答)不好。师:我的字写得也不好吗?没有作者的好是吗?生:(齐声回答)是的。师:好。那我看看,为什么不好,哪里错了? 学生:因为马、狗、狮子都是动态的,天上的云也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所以这样写不好。 师:哦。(恍然大悟)你看,不能有的有的,一个一个放在那里,它就变化了。 好,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显示原文)自己读一下。学生一起读一下。 师:你们知道作者比老师好在哪里吗? 学生:(弱弱地回答)是的。 师:还有人不知道。再读一段。学生一起读一下。 师:你们知道作者好在哪里吗? 学生:(大声回答)是的。 师:(笑)还有人不知道。再读一段。学生一起读一下。 师:你们明白了吗? 学生:明白了。 师:作者好在哪里? 师:还有人不知道。 知道的举手。学生三三两两地举手。

师:好,不知道的请看。(大屏幕播放: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马变得模糊了。) 师:有什么巧妙的请举手。 渐渐地举手的人越来越多。 师:还不知道吗?(大屏幕播放:突然,来了一只大狗/跑起来,小狗跑掉了,大狗不见了) 师:知道的请举手。 还有几个人没举手。 师:哎哟,还有人不知道。 全班笑了。 师:请再看一遍。(大屏幕播放:然后来了一只大狮子/但是转眼间就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 师:知道的请举手。 师:你看,作者有什么巧妙的? 学生:(犹豫)他写得更具体一些。 师:你没说具体。有什么巧妙的? 学生答不上来。老师笑着请他坐下。 师:(换一名学生)你读这个短语。 学生: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马变得模糊了。 师:你看,他写了什么? 学生:(犹豫)他写了时间。 师:哎呀,有什么不清楚的?一开始出现了一匹马,是什么东西,然后过了两三秒,马又变成了另一种。最后,马变得模糊了,他写了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答不上来。 师:注意建立这样的概念。(换一名学生)你告诉他。 学生:马是不断变化着的。(此处应老师的要求重复三遍) 师:如果不是马,那是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火云。 师:对,就是火云在变化。火云里变化的是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形状。

师:(对刚才回答“写详细”的同学)你懂了吗?那么写详细什么呢? 生: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写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过程就叫写详细。 接下来,那只狗是不是也一样?有没有变?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变了。 师:那狮子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变了。 师:对,这就叫变化。 怎么变的呢? 我们再看这匹马。 老师问,你们继续读。 如果你听懂了老师说的话,你就能继续准确地读下去。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匹马。它长什么样子?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马头朝南,尾巴朝西。 马跪着,好像在等人骑上去才站起来。 师:过了两三秒,马怎么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它长大了,腿伸长了,脖子变长了,但是尾巴不见了。 师:后来发生了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看马尾巴的人在找,马变得模糊了。 师:嗯。突然它又出现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只大狗。 师:那条狗长什么样子?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条狗很凶,它在前面跑,后面好像还跟着几只小狗。 师:那条狗怎么变化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它跑着跑着,小狗们都跑了,大狗不见了。 师:后来发生了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只大狮子。 师:它长什么样子?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和庙门前的石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蹲着的样子,蹲得很威严,很镇定。 师:它最后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可是一眨眼就变了,再也找不到了。师:你们注意到了吗?它们都在变。

(老师板书:变化)写形状的时候,一定要写出变化。然后比较一下这三种动物变化的速度,一样快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比较一下。 学生:马花了两三秒,而狗不知道跑到哪里就跑掉了。然后一只狮子来了,一眨眼就消失了。 老师:很好,她抓住了三个表达时间的词。一是两三秒,比较慢。狗没有消失就跑掉了。狮子一眨眼就消失了。它变得越来越快。 好,你明白了吗?作者比老师厉害在哪里?她把变化的过程都写了出来,而老师只写一件事。她把变化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 四、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老师:小朋友,我来考考你们(大屏幕显示第一张火云图)它是什么样子的?别说。(然后大屏幕显示第二张火云图)它是什么样子的? (大屏幕显示第三幅火云图)它是什么样子的?那就让它动起来。(大屏幕显示第四幅火云图)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来,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请大家拿出笔在本子上写一写,一会儿天空中会出现什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会怎样变化?最后会怎样消失? 我给你们五分钟,不一定非得是图中这个样子,你们可以想象一下火云的形状,写得越奇幻越好。学生开始写。 师:如果实在写不出来,可以模仿第四段,稍微变化一下就可以写了。 五分钟后,老师说:好啦,放下笔。我们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

学生: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辆小汽车,车头朝西,车尾朝东,车子开着,像在赛车一样。突然,车子不见了。 老师:(笑)太快了,车子开着开着就不见了。还可以,马马虎虎。 学生: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只大狼,看上去很凶猛,你看它在和另一只大狼打架,过了两三秒,打架结束了,它们也变得模糊起来,消失了。 老师:打架结束了?不要说打架结束了,打架的过程很复杂,你应该说它们在打什么,你看它们在跑,在追。好,改一下。 老师:好,有不一样的。 学生: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只狼,狼头朝南,尾巴朝西,狼很凶猛,像在抓一只小羊。追完之后,狼不见了,小羊也不见了。 老师:很好,掌声鼓励。 全班同学鼓掌。 师:你看,他能借鉴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写作风格。好,很好,还有更好的吗? 生: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只狼和一只兔子,狼不停地向前追,兔子也在向前跑,它们跑啊跑,渐渐地消失在天空中。 师:很好。因为老师给你们画图,所以你们都写狼。不过我现在不要狼,我想要别的。 生: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只乌龟。 师:这不是乌龟,而是一只。这乌龟是大还是小?再读一遍。 生:过了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只大乌龟,背上背着沉重的壳,爬行着,过了两三秒,乌龟就消失了。

师:爬上去就没了。很好。同学们,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想象,把火烧云的变化用这样的句子写出来,这和作者一样高明。 师:好,这是写火烧云的颜色,但是作家萧红,除了写颜色、形状外,还写了火烧云的另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是什么呢?请大家看第一段,谁能说得出这一段写的是火烧云的哪个方面? 生:第一段是写火烧云照在一些东西上,变成了什么颜色。 师:好,是写地上东西的变化吧?但是究竟照在地上的是什么呢? 生:太阳。 师:我们来看一看。 生:天辉。 师:把这个词圈出来。(老师在黑板上写:天辉)就是天辉,因为火烧云像火一样燃烧,所以能发光,使地上的事物发生神奇的变化。 写光很难,写天空的光辉更难。怎么写?我们下节课再研究吧。今天就到此为止。今天学习的课文叫什么名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火烧云。老师:下课了!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白岩松谈养老:养儿防老几乎不可能,储蓄健康才是关键

白岩松谈养老:养儿防老几乎不可能,储蓄健康才是关键

白岩松谈养老演讲演讲里这样说:想要养儿防老几乎不可能,不是儿子不孝顺,而是一对小年轻上面四个,上面这四个顶上还剩两三个呢,相当于2个年轻人要赡养
2024-05-30
薛老师在中国语文 2019 年会首届教学大赛中展示的火烧云教学课

薛老师在中国语文 2019 年会首届教学大赛中展示的火烧云教学课

(注:这是薛老师在中国语文2019年会首届教学大赛活动中展示的一节课) 【教学目标】一、识字,丰富积累词语。二、朗读,体验火烧云的变化美。三、仿写,写清事物的变化过程。
2024-05-30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春节、元宵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春节、元宵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节日“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利用春节、元宵等节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4-05-30
诗经中风雅颂的含义及特点解析

诗经中风雅颂的含义及特点解析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问题一:风雅颂各是什么意思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024-05-30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春节、元宵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春节、元宵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元宵节手抄报2022年虎年为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点
2024-05-30
2023 年安徽淮南中考成绩查询入口及查分网站汇总

2023 年安徽淮南中考成绩查询入口及查分网站汇总

淮南市教育体育局:2023安徽淮南中考成绩查询入口、查分网站 【#中考# #淮南市教育体育局:2023安徽淮南中考成绩查询入口、查分网站#】2023年安徽淮南中考成绩是每个考生和家
2024-05-30
火烧云课文 兰老师微课堂:三年级电子教材,专业指导孩子家庭学习

火烧云课文 兰老师微课堂:三年级电子教材,专业指导孩子家庭学习

火烧云课文停课不停学!
2024-05-30
九点 工业二维手眼标定之 9 点法:方法、思路与应用记录

九点 工业二维手眼标定之 9 点法:方法、思路与应用记录

九点文章浏览阅读3.4w次,点赞5次,收藏75次。写在前面由于涉及到公司的一些内容,本文仅做方法和思路记录,请见谅。用途9点法标定是工业上使用广泛的二维手眼标定,所谓二维
2024-05-30
深入理解压强:压力、作用效果与公式详解

深入理解压强:压力、作用效果与公式详解

压强一、压强1.压强:(1)压力: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2024-05-30
2023 年中考文化课成绩及初中生物地理考试成绩查询方式公布

2023 年中考文化课成绩及初中生物地理考试成绩查询方式公布

中考各报名点学校:  按照2023年中考中招日程安排,6月28日将公布市区2023年中考文化课成绩及初中生物地理考试成绩。为了响应市政府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号召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