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网
全国站

陕西省堡安村三座墓主人与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

chanong
2024-06-05 01:00:54
编辑说
赵武、公孙杵臼、程婴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们也是《赵氏孤儿》中三位主角。“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元代的纪君祥将其改

《赵氏孤儿》是中国流传较广的悲剧故事。

陕西省韩城市南十余公里处,有一个叫保安的村子,村子里有三座鲜为人知的古墓,据考证,这三座古墓的主人分别是赵武、公孙杵臼和程婴。

赵武、公孙杵臼、程婴都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也是《赵孤》中的三位主角。《赵孤》的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详细的记载。元代姬君祥将其改编成戏剧,定名为《赵孤大仇》。

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发生“夏公之变”,政敌屠岸贾派人到夏公处杀赵氏。赵氏是贵族赵盾的家族,赵盾死后,赵朔做晋国将军,娶了晋灵公之女。

屠岸贾假借国王的命令,派兵屠杀赵家。赵家的几位男性首领赵朔、赵通、赵括、赵英奇都被杀了。赵朔的妻子有一个遗腹子,由于当时赵朔躲在宫中,所以逃走了。

不久,赵朔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婴。为了保护这个男婴,延续赵家的血脉,赵朔的家臣公孙杵臼和义士程婴商量要救出这个男婴,藏在深山里。为此,公孙杵臼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程婴则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十五年后,男婴长大成人,改名“赵武”,意为“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在晋景公的主持下,赵武与程婴等将领对屠岸贾发动反攻,灭掉了屠岸贾一族。

从故事的结局来看,赵家的孤儿赵武最终长大成人,并杀掉了仇人屠岸贾全家,成功报了仇。“正义”终于胜利了,“恶人”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看来,这个故事也算是一个“圆满结局”了。

既然是“大团圆结局”,为何又被称为“悲剧”,甚至被列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的悲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元代季君祥将这个故事改编为戏剧,名为《赵孤报》。

1.“死亡”是“悲剧”观念的主要内容。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影响很大的“悲剧”。中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研究》一书中曾评论道:

“剧中虽然有反派斗殴(《赵孤儿报仇》、《窦娥冤》),但主人公投身火海、浴血奋战,是出于自愿,即使列入世界大悲剧之列,也不为之惭愧。”

所谓“跳进沸水火里的人”,是指在故事冲突中牺牲生命的人。在民间的观念里,“死亡”是判断一个事件悲剧性的主要标准。这种传统思维至今仍有影响。

人们把《赵氏孤儿》视为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剧中“付出了太多的生命”,即“死了太多人”。

影视作品中的“程英”形象

1、赵盾一家的去世。

据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记载:

“贾母擅自率领其他将领攻打下宫赵氏,杀了赵朔、赵通、赵括、赵英奇,灭其全族。”

这场大屠杀,史称“夏公之灾”。赵朔是赵盾的儿子,赵统、赵括、赵英奇都是赵盾的弟弟。“夏公之灾”中,赵家三百余人,包括男女老幼、奴隶,全部被杀。惨状可想而知!

2、公孙杵臼之死。

公孙杵臼是赵朔的家臣,赵朔在世时对他十分恩厚。赵朔一家惨遭屠杀后,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如何救赵朔唯一的遗腹子。最后二人上演了一出双人戏,公孙杵臼牺牲了自己的性命,骗过了屠岸贾的灭门计划。

3.程婴之死。

程婴可以说是救赵家和赵氏孤儿的关键人物,他也是赵朔的家臣,为了感激赵朔的礼遇,他把赵氏孤儿藏在山中抚养长大。十五年后,赵家唯一的孤儿赵武长大成人,在景公、程婴、韩爵等人的帮助下,他和“将领们”杀死了屠岸贾,报了仇。不料大仇得报之后,程婴却自杀了。

影视作品中的“赵氏家族”

2.“精神价值”的毁灭比“生命价值”的毁灭更悲惨

如前所述,在普通人眼中,“死亡”是“悲剧”,“生命的消失”也是“悲剧”。

但事实上,这个标准并不完全正确,在《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最终被杀,但人们对屠岸贾的“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更没有为他的“死”感到悲痛!

相反,人们可能会为屠岸贾的“死亡”喝彩,因为屠岸贾代表着“恶”。当“恶”势力被铲除后,人们自然会欢呼雀跃。这说明人们对“悲剧”的判断是有一定倾向性的。这场“悲剧”有什么样的倾向性呢?

对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鲁迅对于悲剧的诠释。

屠岸贾是历史上著名的“恶势力”代表

1、鲁迅对“悲剧”的解读:“生命价值”与“精神价值”。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塌》中谈到他对“悲剧”的理解:

“在舞台上,悲剧向人们展示的是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而喜剧则向人们展示的是没有价值的东西的撕裂。”

在鲁迅看来,“悲剧”就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的价值主要是指“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过去人们对“悲剧”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生命价值”上,宝贵的生命一旦消亡,就成了“悲剧”。

但按照鲁迅的定义,“悲剧”除了“生命价值”之外,还包括“精神价值”,所谓“精神价值”主要是指一些“积极”、“正义”、“永恒”的东西,当这些“积极”、“正义”、“永恒”的东西被毁掉的时候,就变成了“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神价值”的毁灭,比“生命价值”的毁灭更为悲惨!

影视作品中的“公孙杵臼”形象

2、“复仇”行动:“生存的悲剧”与“彻底的悲剧”。

早在春秋时期,社会群体中就流传着“恩仇情仇”的故事。有了“人情”就有了“恩仇”;有了“恩仇”就有了“报仇”。“报恩”与“报仇”两种行为在社会上同时发展。

战国时期的爱恨情仇数不胜数,《赵孤儿》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夏公之事”后,程婴与公孙杵臼之所以活下来,是为了“报恩”,报答赵朔对他们的礼遇;而赵家唯一男婴赵武之所以活下来,是为了“报仇”,为被屠岸贾屠杀的赵家报仇。

在这些恩怨中,无论是“报恩”还是“复仇”,都免不了要牺牲生命,在“复仇”的过程中,既诞生了“英雄”,也诞生了“悲剧”。

如果“复仇”行动最终成功,那么即使“生命的价值”被毁灭,“精神价值”却依然可以保留下来。我把这种在各种冲突中保留“精神价值”的悲剧称为“生存的悲剧”。

如果“复仇”行动最终失败,那么“生命的价值”和“精神价值”将同时遭到毁灭,我把这种悲剧称为“彻底的悲剧”。

“生存悲剧”是人们挣扎,最终正义战胜邪恶;而“彻底悲剧”则是一切被毁灭,邪恶甚至战胜了正义。

《赵氏孤儿》是一部“生存悲剧”,人们牺牲了“生命价值”,最终拯救了“精神价值”,正义一方战胜了邪恶。

当然,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彻底的悲剧”,“邪恶”最终战胜了“正义”,但这些悲剧在被记录进史书时,最终都被“美化”和“包装”了。

电影《赵氏孤儿》剧照

3、“大团圆结局”:抹杀了作品本身的“悲剧性”。

“大团圆结局”现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十分常见,文章的结尾,要么“梦想成真”,要么“理想蜕变”;要么“夫成贵人,妻受尊荣”,要么“夫妻终成眷属”;要么“好人存续”,要么“坏人被淘汰”。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为爱自杀,两人化作“鸳鸯”相依为命;《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生前未能在一起,死后化作“蝴蝶”相依为命。“孟姜女”最后哭倒长城,“窦娥”终于得到平反。

这种“大团圆结局”一方面表明了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隐含着现实的冰冷与残酷。

这和西方的“悲剧”完全不同,它敢于呈现凄凉凄凉的结局,而中国古典的“悲剧”往往是“圆融”的“大团圆结局”,所呈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美好”的东西。所以,鲁迅批评这种“大团圆结局”是“对封建制度的赞歌”,也并非毫无道理!

这种“大团圆结局”不仅制造了自欺欺人的“谜题”,也抹杀了作品本身的“悲剧性”。

人们无法从“悲剧”中获得彻底的反思,反而失去了对“真”价值的追求,这岂不是摧毁了超越“生命价值”的“精神价值”,成为一场“彻底的悲剧”?

影视作品中,“程婴”抚养了“孤女赵武”

3.赵氏孤儿的悲剧

由此可见,《赵氏孤儿》被称为“假团圆,真悲剧”是肯定的。那么它的“悲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1. 一场残酷的种族灭绝。

悲剧主要是“灭族”,包括赵盾一家三百多人被杀,当然屠岸贾一家也被全部杀害。两个家族在斗争中被彻底毁灭,这难道不悲惨吗?“生命的价值”被彻底摧毁。

2.无辜者死亡。

在这场悲剧中,人们只关注了赵朔、赵统、赵括、赵英奇、公孙杵臼、赵武母亲、程婴等人的惨死,却忽略了一些“无辜者”的惨死,包括两家的仆人,还有为赵家孤儿而死的“婴儿”。

可以说,他们与赵、涂两家之争毫无关系,最后却无辜地丢掉了性命。生死不能由自己决定,“活着”只是成为牺牲品元杂剧四大悲剧,这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英国剧作家威廉·哈切特曾将其改编为《孤儿怨》

3.贵重物品被毁坏。

赵盾家族之所以成为屠岸贾的“眼中钉”和“眼中钉”,就是因为赵盾家族势力太大,而这种势力来自于赵盾的本事。赵盾不仅为人正直,而且对皇帝忠心耿耿,直言不讳,他治国处事的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引起了皇帝的怀疑。

赵盾死后,其子赵朔继承父业,忠心耿耿地侍奉皇帝。不料屠岸贾派人诛杀了赵朔全家。赵朔的家臣公孙杵臼为了报仇,拼命守护赵家唯一的血脉。最终,公孙杵臼和孤儿双双遇害。

赵盾代表“德”,赵朔代表“忠”,公孙杵臼代表“义”,这些美好的“精神价值”都被邪恶的力量所摧毁,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悲剧,难怪王国维先生评价《赵氏孤儿》“不愧为天下大悲剧”!

影视作品中的“赵硕”被杀

4.毫无意义的牺牲。

赵朔因“忠”而死,公孙杵臼因“义”而死,只有程婴的死是“无意义的牺牲”。

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很多人认为程婴之死完全是为了“忠”:

当赵武报仇成功,平反了父亲的罪孽后,程婴却想要自杀,声称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去地府向赵孟頫、公孙杵臼报告(报仇成功的消息)。赵武让他好好活着,但程婴还是以“现在不报仇,我的使命就失败了”为由自杀了。

赵孟铉,又名赵盾,受程婴之托,去阴间告知其报仇成功的消息,体现的是“忠”的思想;而将这个消息告知公孙杵臼,则体现了“义”的思想。

我认为,这种把程婴之死视为“有价值的牺牲”的观点,很难让人理解和信服。

因为程婴将赵武抚养成人,最后又为他报了仇,这也的确是“忠义”的体现;而且报仇成功之后,程婴虽然不怕死,但也没有必要再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了。

公孙杵臼之死是“被迫的”,赵武生母之死也是“无奈的”,他们都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献出生命的。

而程英,报完仇之后,他有活下去的选择,也没有受到任何恶势力的胁迫,但他还是选择了自杀。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盲目的忠诚”。

一方面,程婴因为本身具有的“盲从忠义”,最后悲惨地、毫无意义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人们又把程婴的“盲从忠义”包装成“忠义精神”加以推崇,进一步显示出“精神价值”遭到毁灭的悲剧性。

影视作品中的“老程英”形象

结论

大家都知道《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剧,但其复仇成功的结局却具有“大团圆”的性质,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需要解答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悲剧”这一概念的角度,围绕“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两个核心概念,分析“复仇”行动与“大团圆结局”以及“悲剧”之间的种种关联,最终梳理出《赵氏孤儿》的“悲剧性”体现。如此写作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加深对《赵氏孤儿》中人物的理解,二是增强对“悲剧”这一概念的理解。

(如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破釜沉舟的典故来源及意义,你知道多少?

破釜沉舟的典故来源及意义,你知道多少?

【汉语拼音】 p fǔ chn zhōu 【名词解释】 形容做事果决,义无反顾。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2024-06-05
陕西省堡安村三座墓主人与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

陕西省堡安村三座墓主人与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

赵武、公孙杵臼、程婴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们也是《赵氏孤儿》中三位主角。“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元代的纪君祥将其改
2024-06-05
中秋节的传说、来历与习俗:嫦娥奔月、祭月演变及赏月拜月

中秋节的传说、来历与习俗:嫦娥奔月、祭月演变及赏月拜月

中秋节的传说来历习俗:传说:嫦娥偷吃仙丹成了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024-06-05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那么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你们知道多少呢?小编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赶紧收藏起来吧。
2024-06-05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爱国绝唱,影响深远的传世名篇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爱国绝唱,影响深远的传世名篇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24-06-05
初中毕业出国留学途径大揭秘,助你规划未来

初中毕业出国留学途径大揭秘,助你规划未来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关注初中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可能性。初中毕业出国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国际化的教育环境,还有助于培养
2024-06-05
2023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今日开考,中考考场出现新变化

2023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今日开考,中考考场出现新变化

□记者朱丽媛通讯员陈倩倩本报讯今天起,202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正式开考,今年全市共有7609名学生报名参加考试。记者从舟山市教育考试中心了解到,相比往年
2024-06-05
春节手抄报字少又漂亮:春节的来历、诗句及庆祝活动

春节手抄报字少又漂亮:春节的来历、诗句及庆祝活动

我们在绘制手抄报时,最重要的就是寻找相关的内容填写上去,精彩丰富的内容才造就了一幅能获奖的手抄报,那么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简单的有哪些呢?春节手抄报内容写什么好呢?
2024-06-05
河南淮阳太昊陵景区惊现连理枝,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令人称奇

河南淮阳太昊陵景区惊现连理枝,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令人称奇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著名诗句。那么,世上真的有“连理枝”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2024-06-05
节约粮食,传承美德,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节约粮食,传承美德,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浪费问题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时有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浪费倒掉的剩菜剩饭,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粮食浪费现象着实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