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美政思想:仁政治国,终结七国战乱,走向国家统一 chanong 2024-05-30 09:01:50 编辑说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个民俗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恐怕只有屈原了。屈原精神是在战乱纷争、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产生的,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美国政治思想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中国结束七国战争,走向国家统一是必然的。但谁最有资格接过领导的重任呢?当时七国中,比较强大的是秦国和楚国。作为楚国的左相,屈原有一套治国方略,这就是他的善政思想。屈原的善政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仁治国。屈原根据历史兴衰的经验,提出了以“仁”“义”来治国的理念。《离骚》中说:“前瞻后顾,吾见民谋。不义,吾可任用;不仁,吾可顺从。”意思是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明察得失,体谅民生,应该是治国之道中很重要的一条。不仁不义的君主,又怎么能长久享天下呢?这里的义、善,正是善政的内涵。 重视民。《尚书》云:“民为国之本,本固则国泰。”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三代以来古代圣贤治国的共识。屈原也接受了这种先进思想,并把它作为自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离骚》中说:“我唏嘘掩泪,哀人生之艰辛。”“我怨修身之浩瀚,不思民心。”“人生各有乐,唯喜修身为习。”这些都体现了“民”在他心中的地位。《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共377句,2476字。《离骚》大致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半部分,屈原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遭遇,反复表达了他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忧虑,表达了他对政治变法的渴望和即使遭遇灾祸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决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下半部分则通过游历天庭、追求理想的实现、失败后要为国捐躯的语句,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真挚思想感情。 “选贤任能,法度不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政治上,选贤任能,法度不偏。“以祖宗的功绩,照耀在下,法度明晰。国家富强,法度立定。忠臣当政,法度日趋执行。”意思是,将祖宗的功绩,照耀在下,法度严明,没有疑虑,就能保全。国家富强,法度严明,政事在贤者之下,天下太平。总之,主张选贤任能,在国内事务上,法度明晰。 道德 屈原的善治思想是屈原精神的一部分。善治是屈原在朝时的治国思想,而屈原精神则是他一生思想的升华和凝练。更重要的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历经艰辛磨难之后,对世界、对自我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反思,这也使他的精神世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博学多识,善治吏,善辞术”。“在家与君王论国事,在外接见宾客,与诸侯周旋”。他是楚国重臣,力图变法强国,实行他的好政策,使楚国强大起来。当时秦国要吞并诸侯,兼并天下。屈原为了楚国的利益,东到齐国,与齐国结盟。秦国担心楚齐结盟对自己不利,就派张仪去楚国,贿赂楚国上层贪官污吏,诬陷屈原。为了国家的命运,屈原至死忠心,坚定不移,一心一意,从未低头投降。 屈原早年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叫《咏橘》,这是一首抒情诗。屈原用拟人手法,塑造了橘树这个美好的形象,橘树这个形象正是屈原用来激励自己坚守节操的典范。著名诗句有:“君王宠树倾诉是什么意思,橘树来侍奉。奉命不得移,生于南方。深沉难移,一心一意。”“独立不动,岂不快哉?深沉难移,无欲无求,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于世间。” 橘树的形象是屈原的自画像、自我激励,是屈原精神的诞生。屈原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屈原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尖锐地批判了无能的王室的黑暗腐败,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表达了他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悲痛和苦闷,表达了“宁入湘江,葬于江鱼腹中”的纯洁道德气节。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身残志不改”的精神是一致的。 《渔父》体现了屈原的高尚品格。渔父是一位隐居江边捕鱼的隐士,他劝屈原要随波逐流,不要孤身一人。诗人强调他宁愿投奔湘江,葬身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纯洁的品格。全篇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表达了屈原和渔父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其中,“不滞于物,而能随世事而动”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爱国 屈原精神的核心和根源是“爱国”。屈原《九歌》之一《爱国哀》是一首悼亡将士壮志的挽歌,歌颂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忧国忧民、坚贞不渝、心系百姓、勇于探索、不畏恶事是屈原精神的精髓。《离骚》和《九章》中有很多诗句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虽然他受尽了千辛万苦,但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真挚热爱没有改变。“天子命不清,百姓又何必惊愧呢?”“我叹息掩泪,哀人民生活的艰辛。”屈原在《离骚》中说:“亦吾心所好,虽死九次,犹不悔。” 表达了他追求国家富强的初心和梦想,坚守高尚品质,不畏千难万险的忠贞不渝和至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充分表达了屈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热爱。 快速报名 学生姓名 意向学校 意向专业 联系方式 请输入正确的电话号码 或许你还想看: 火烧云教材分析及学习目标:感受自然之美,学习观察方法 屈原的美政思想:仁政治国,终结七国战乱,走向国家统一 教育不应只重知识灌输,道德培养才是根本 点赞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上一篇 教育不应只重知识灌输,道德培养才是根本 下一篇 火烧云教材分析及学习目标:感受自然之美,学习观察方法 大家都在看 火烧云教材分析及学习目标:感受自然之美,学习观察方法 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朗读_课文 24 火烧云 艺考资讯 2024-05-30 屈原的美政思想:仁政治国,终结七国战乱,走向国家统一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个民俗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恐怕只有屈原了。屈原精神是在战乱纷争、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产生的,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艺考资讯 2024-05-30 教育不应只重知识灌输,道德培养才是根本 现在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被灌输很多知识,基本没有什么道德培养,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检讨的地方。一个人在家里面,就拼命给他知识,进入幼儿园还拼命 艺考资讯 2024-05-30 2022 年安徽安庆中考成绩 6 月 30 日公布,7 月 5 日起填报志愿 2022年安徽安庆中考成绩查询时间及查分入口【预计6月30日】 【#中考# #2022年安徽安庆中考成绩查询时间及查分入口【预计6月30日】#】®无忧考网从安庆教育局和教育招生考试 艺考资讯 2024-05-30 项羽东城之战:奇正变化的军事典范,为何在战史研究中被忽视? 话说项羽在垓下突围时仅八百余骑跟从,因为长途跋涉、马力等原因渡过淮河时只有百余骑能跟上。 艺考资讯 2024-05-30 朋友圈定律:经营好自己的社交圈,让生活更舒适 意思是人类的智力水平,所能支撑的社交网络人数上限是148,约等于150人。因为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所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维持在150人的稳定社 艺考资讯 2024-05-30 孔子名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名句的诞生子曰:“不患1人之不己知2,患其不能也”。名句的故事“不己知”其实就是“不知己”,“不患人之不己知”就是不愁他人不知道自 艺考资讯 2024-05-30 长津湖之战主题党课 PPT:英雄浩气长存,爱国主义永传 主题党课ppt:长津湖之水门桥 发扬长津湖战役精神ppt党课课件,属于电影赏析系列,长津湖之战,中国军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和精气神,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股“不可辱”的力量。 艺考资讯 2024-05-30 随遇而安的真正含义:知足常乐,在行善和救命中获得如来智慧 大家好,小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随遇而安 什么意思,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啊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2、人生都是 艺考资讯 2024-05-30 2024 年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政策、体育考试评分标准及项目规则,2023 年六区高中段招生第二批次录取结果公布 苏州本地宝苏州教育频道提供2023苏州吴中区中考成绩查询入口有关的信息,苏州市中考暂未开始,整理了中考成绩查询入口,吴中区考生和家长可通过以下几个入口查询! 艺考资讯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