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历史与计谋:一部现实社会的兵书 chanong 2024-05-28 21:00:54 编辑说 三国(魏蜀吴)历史,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皇帝列表,魏国历史,蜀国历史,吴国历史. 1、侍君称霸之策,即以天子统领诸侯,是一种典型的政治谋略。提出这一谋略的人是荀子和居肃,荀子继任。汉献帝即位后,饱受董卓、李确、郭汜之乱,在政治动荡、战乱不断的时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悲惨生活。汉献帝虽然如此狼狈,但皇帝毕竟是一面旗帜,号召力极大。荀子对此看得很清楚,当他听说汉献帝迁都洛阳时,立即向曹操提出建议,举出晋文公接纳周襄王、汉高祖丧葬义帝的例子,说明侍君的重要性。他还提醒曹操,自己不早谋划,别人就会先他而为。 曹操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好事他怎么会错过,立刻派兵去侍奉皇帝。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横扫群雄,一统中原,和这个策略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关系。 2、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谋略。官渡之战,曹、袁两军交战,不久曹军粮草尽,曹操欲退却,荀子闻之,献计此计。首先指出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若胜则消灭袁绍,统一北方,是天下的良机。并举楚汉战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划定地盘,严守阵地,扼喉待变,以较少的兵力,必能打赢这场关键战役。试想,如果曹操在官渡失败,不但难以统一北方三国哪三国,而且曹操的统一事业也将遭受严重打击。因此,此计对官渡之战的胜利和北方的最终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以义招贤纳士的策略是一种政治策略。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无奈投降曹操。对于刘备的去留,曹操有不同的看法。荀子、程昱认为刘备是英雄,不杀他终将自食恶果。而郭嘉则认为,杀了一个人,堵住了天下爱国志士的希望,谁还愿意一起打天下?曹操也觉得杀了刘备不利于招贤纳士,所以不杀他,推荐刘备做豫州刺史。曹操此举,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所以,英雄决斗,不要用小人之计,而要光明正大地决断。相反,即使杀了刘备,也必然会引来更多的敌人,而刘备当时也没有表现出英雄本色。所以,留下刘备,也未尝不是坏事。 后来无数的智者臣服于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的远见。 4、借刀杀人之计,是一种军事策略。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氏兄弟被迫逃往辽东。表面上看,袁氏和公孙康联手的话,对曹操的威胁很大,所以曹操手下大部分人主张趁胜歼灭袁氏和公孙康。没想到隐藏着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就是让袁氏和公孙康互相厮杀,曹操可以坐享其成。郭嘉虽然留在益州休养,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还是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劝曹操不要派兵追击,他若出兵,两家会一起抵抗,他不能仓促;若缓兵之计,公孙康和袁氏会互相厮杀,形势就会如此。 曹操按照他的计划行事,袁氏兄弟果然被公孙康所杀。可以说,曹操最终能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和这个计划息息相关。 5、佯攻西攻之计是一种军事策略。曹操举军攻打张绣,但围城许久不能攻下南阳城。曹操便命令士兵做好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的砖土年代不一,大多已破损,很容易攻城),然后佯攻从西北角进城。贾诩在城中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便想反败为胜,把这个计谋献给张绣。先是说明曹操到西北角去囤草,看上去是想从西北进城,其实只是虚张声势,其实是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佯攻西北角,让主力埋伏在东南角。 果然如贾诩所料,曹操败退,南阳之围解除。 6、疏离之策是一种军事策略。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各有胜负。但双方实力悬殊,韩遂很快就坚持不住了,便想与曹操讲和。如何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一举两得呢?既然韩遂要讲和,贾诩立刻想到了疏离之策。先让曹操第二天与韩遂谈上半天,使马超起疑心。然后让曹操给韩遂写一封信,故意把信中的重点模糊化,让韩遂和马超互相怀疑,然后大打出手,这样双方都各有损失。事情的结果正如贾诩所料。 7、瓮中捉鳖,此计是政治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想趁机除掉孙、刘二人,但又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建议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任命马腾为南征将军,以便攻打孙权,诱其入京,然后除掉他。此计是计中计,是远攻近交的子计。 8、待敌疲乏之计,是一种军事策略。当蜀军拿不下定军山时,法正及时提出了这一计策。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定军山西面有一座宝剑峰,比定军山高。他劝黄忠先夺下定军山,这样定军山的长处和短处就一目了然,对魏军将造成极大威胁。然后根据当时敌情,让黄忠镇守山中,自己则守在山顶。当夏侯渊的部队到来,举起白旗时,黄忠不动兵;当敌军疲乏无备,举起红旗时,黄忠立即下山进攻,必胜无疑。后来的情况正如法正所料,黄忠不但攻下了定军山,还杀死了曹操手下的将领夏侯渊。 这一战略为蜀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顺势而为是一种政治策略。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争,宫中内乱。此时远在西凉的董卓接到何进密令,要他进京救帝,犹豫不决。当时谋士李儒看清形势,便以“救帝”为名,劝董卓趁机进京夺权。董卓遵从李儒的计谋,率西凉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是铲除丁原等异己,随后又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掌握朝政大权。 10、偷东西之计是一种军事策略。关羽死后,蜀吴矛盾达到白热化,按理说魏国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曹丕完全可以联合蜀国灭吴。然而刚刚称帝的曹丕只顾着清除异己、巩固政权,失去了这么好的机会。当时谋士刘晔就提出了这样的计策:蜀吴相斗,天注定。如果派一个大将率领几万大军渡江攻打他们,魏蜀相斗,半个月之内吴国就会灭亡!或者让蜀吴相斗,魏国也能坐享其成。曹丕当然没有听,在吴国灭蜀之后,误打误撞地向吴国发动进攻,结果一战失败。 11、调虎离山之计是一种军事策略。曹操打败张绣后,把矛头指向徐州的吕布,如果与吕布正面交战,即使打赢也会损失惨重。此时已经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达到了不流血战的目的。一是诱使吕布将妻儿及钱粮迁往下岐,为后来占领徐州扫清了障碍。二是谎称泰山孙观等人正在谋反,致使吕布与陈宫连夜厮杀,一直杀到天亮,才知道上当了。吕布慌忙赶回徐州,但陈登的父亲早已占领了城池。 第三,他假传将军令给高顺、张辽,说吕布被围,让高、张二人带兵救援。曹操在陈登的支援下,很快攻占了小沛。这一计谋让吕布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大部分地盘,只剩下下岐一小片地区。 12、攻心为政谋。三国后期,诸葛亮为了攻魏,想先对付南蛮,以消除后患。马谡及时提出了这一计谋。大意是南蛮地处偏僻,即使用武力征服也难以真正征服他们,不如以军事为辅,以政治为主,通过攻心达到武力无法解决的目的。后来诸葛亮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计谋,七擒孟获,将南蛮纳入蜀地,也为后来攻魏消除了后患。 13、笑面藏刀是政治谋略。袁绍打败董卓后,回到了渤海。军中缺粮,冀州韩馥派人送粮。谋士冯稷建议先和公孙瓒定下盟约,一起攻打冀州,然后平分土地。同时派人向韩馥报告,韩馥一定会请袁绍一起抗敌,那样自己就能从中获利。果然,韩馥让袁绍去救冀州,把冀州给了袁绍。袁绍夺取了冀州,立刻和公孙瓒决裂,独自占据了冀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奠定了基础。 14、美人计是一种政治策略。董卓掌握朝政后,民怨四起,盗贼横行。大臣王允看董卓、吕布都是好色之徒,便用美人计让貂蝉离间董卓、吕布,使父子二人互相争斗。最后,王允和吕布联手杀死了董卓,给汉朝带来了暂时的和平。 15、“苦自计”是一种军事策略。蒋干到吴国劝说周瑜,周瑜用计让曹操杀死蔡瑁、张郃两位水军统帅,为自己除掉了后患。但曹操的水军实力很强。周瑜随即与老将黄盖“苦自计”。这件事几乎瞒着吴国所有人(包括孙权,他以为周瑜真正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旧友阚泽和孔明知道。结果曹操中计,“苦自计”的成功为后来曹军火烧曹军船只立下大功。 16、连环计是一种军事策略,赤壁之战的胜利和许多策略息息相关。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疏离计、自虐计、火攻计等等。其中连环计是最关键的。当时蒋干在东吴遇见庞统,极力推荐庞统去拜见曹操。庞统想帮助东吴和刘备取胜,所以才献上此计。看似连环计可以让曹军士兵在船上如履平地,十分管用。其实,一旦使用连环计,在遇到突发情况(如火攻等)时就会成为大麻烦。曹操和他的谋士们没有想到这一点,因此遭到火攻也是必然的。 1. 随机应变:曹操佯装献刀 2. 换帽子逃脱危险 3. 趁势而为:袁绍用诡计夺取冀州城 4. 连环计 - 王云的巧妙连环计 5.欲擒故纵:刘备三次放弃徐州城 6. 把责任推给别人——曹操用别人的过错来安抚民众 7. 低调行事——刘备巧妙地利用雷霆来掩饰 8. 兵家常事——张飞佯醉擒刘岱 9.借刀杀人 - 曹操借刀杀了倪衡 10. 鼎下除柴——曹操在乌巢烧粮草 11. 隔岸观火——曹操独力消灭二袁 12. 无中生有——程昱戏法许庶 13.上楼后把梯子拉出来——刘奇上楼把梯子拉出来征求意见 14. 虚实相生——张飞沉着应敌 15. 挑衅将军 - 诸葛亮挑衅周瑜的计划 16.反间谍-周瑜用假信欺骗蒋干 17. 草船借箭 - 诸葛亮 草船借箭 18. 《自我折磨策略》——周宇导演 19. 美人计 - 周瑜丧妻丧军 20. 以利诱——丁飞用牛马救出曹操 21.围魏救赵——孔明一纸空文救江东 22. 浑水摸鱼——庞德攻克长安的计划 23.十面埋伏——孔明设下埋伏,擒获张任 24. 出其不意——甘宁率百骑突袭魏营 25. 待敌疲歇 - 黄忠定军山歼敌 26. 假攻之计:孔明用假攻打败曹操 27.攻心为上,吕蒙攻心比关羽强 28.用对方的计谋对付自己——曹操埋葬关羽的头颅 29.火战:鲁迅烧伤舒莲英 30. 各击破 - 孔明定五路,征讨五方 3. 先发制人——司马懿打败孟达 32.空城计——孔明明发明了空城计 33.诱敌深入——木门岛张某中计 34.忍辱负重——司马懿忍辱取胜 35. 缓兵之计——司马懿延宕辽东之战 36.装傻不疯——司马懿装病骗曹爽 37. 水战 - 姜维水战 38 逃跑才是最好的办法——姜维寻求摆脱灾难的方法 39. 密渡陈仓——邓艾奇兵渡阴 40.一石二鸟——司马昭一石三鸟 41. 以柔克刚——杨虎以柔克陆抗 为什么说三国时代是最适合游戏的题材呢? 首先,动荡、浩瀚的历史背景非常适合作为一款游戏的主体,毕竟现在的游戏大多都是以战争为主。另外,三国丰富有趣的故事,能为游戏制作提供不少的创作灵感。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大众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三国了。即便是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等与三国非常相似的历史时期,也没有三国那么出名。这和罗贯中的作品《三国演义》有关。 《三国演义》在国内家喻户晓,就算没看过,也知道里面的一些英雄人物。如此著名的历史,充满了人物之间的斗智斗勇,很适合游戏题材。三国英雄人物个性鲜明,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有。比如刘备身边的第一智囊诸葛亮,手拿羽扇,典型的军师形象;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刃,骑乘赤兔马,杀文丑,斩颜良,温酒斩华雄,五关斩六将,兵威四溢;曹操,奸雄…… 三国时期的英雄们各有特色,知名度很高,运用在游戏中可以灵活多样,所以游戏开发商当然更愿意选择这些英雄作为题材。三国时期本身就比较特殊,一对一,正邪兼备,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游戏结构,但这样的玩法显得非常单调。而三国则不同,三方之间的结盟与对立非常自由,玩法也非常多样,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游戏开发商来说是现成的游戏题材,这么好的题材不利用的话,岂不是太可惜了? 快速报名 学生姓名 意向学校 意向专业 联系方式 请输入正确的电话号码 或许你还想看: 2023 郑州中考成绩查询入口、时间及河南省高中招生服务平台登录指南 三国时期的历史与计谋:一部现实社会的兵书 2024 上海中考:理化实验操作、外语听说测及成绩查询时间汇总 点赞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上一篇 2024 上海中考:理化实验操作、外语听说测及成绩查询时间汇总 下一篇 2023 郑州中考成绩查询入口、时间及河南省高中招生服务平台登录指南 大家都在看 2023 郑州中考成绩查询入口、时间及河南省高中招生服务平台登录指南 郑州本地宝郑州教育提供2023年河南中考成绩查询入口官网有关的信息,2023年河南中考成绩查询入口为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郑州本地宝为您带来相关信息: 艺考资讯 2024-05-28 三国时期的历史与计谋:一部现实社会的兵书 三国(魏蜀吴)历史,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皇帝列表,魏国历史,蜀国历史,吴国历史. 艺考资讯 2024-05-28 2024 上海中考:理化实验操作、外语听说测及成绩查询时间汇总 上海本地宝上海教育提供2023上海中考成绩查询时间+查询入口网站有关的信息,2023上海中考成绩将于7月16日公布,考生可通过上海教育考试院主办的上海招考热线网站查询成绩 艺考资讯 2024-05-28 抑扬顿挫造句:掌握这一技巧,让你的文章更具魅力 抑扬顿挫造句(抑扬顿挫的意思) 艺考资讯 2024-05-28 三国演义:一部描绘三国历史风云的巨著 三国哪三国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 艺考资讯 2024-05-28 掌握抑扬顿挫的技巧,让你的讲述更具感染力 抑扬顿挫的意思抑扬顿挫的意思(1) 1、正常语速。当表达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时,语速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维持在一个适当的速度即可。 艺考资讯 2024-05-28 了解氨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避免使用错误写法 氨水的化学式1.氨水是混合物,很明显的,是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所以其溶质应该是氨气;而氨气溶解在水中部分会与水反应生成NH3•H2O 艺考资讯 2024-05-28 人教版初二习题类析: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推论的作用 初一数学三角形边长的相关计算.doc,版 别:人教版 适用年级:初二年级 期 别:第2期, 栏 目:习题类析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推论的作用 作者:王玉娇 E- 艺考资讯 2024-05-28 2024 年河北专升本、高中学考成绩查询入口及时间汇总 保定本地宝保定教育频道提供2023保定教育局官网中考查分系统登录入口有关的信息,保定中考成绩7月2日22:00之后开始查询,小编整理了成绩查询方式和模拟志愿填报流程,详见正文。 艺考资讯 2024-05-28 数学启蒙:从奇数偶数到无穷集合,让孩子轻松理解数学概念 奇数的概念本文适合所有年级 艺考资讯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