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网
全国站

导体和绝缘体 2015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指导:人和潮湿的木头是导体

chanong
2024-05-08 17:00:08
编辑说
“人和潮湿的木头是导体”,在理论上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教师通常在教学中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明这一“事实”。但是,我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却在学生的发现中,把握住亮点

“人和潮湿的木头都是导体”在理论上是毫无疑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引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事实”。 但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导体和绝缘体,我抓住了学生发现中的亮点,推动学生进行新一轮的学习和研究。

一、案件背景

这是四年级的科学课。 这是我听联兴小学一位年轻老师讲课后学到的一堂课。 受她的启发,我做了一个电流放大器模型来测试人体或湿木头是否是导体来辅助教学。 据我了解,我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探索人体、湿木头等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问题的导向进行处理,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

2. 案例描述

场景介绍完后,我问:你能用桌面上的材料代替电线来完成电路吗? 根据我提供的“结构化材料”,学生们一边开始实验活动,一边讨论:“铁能工作吗?” “塑料可以工作吗?” 他们尝试着制作,在探索过程中很快将物体分为两类:可以供电的和不能供电的。 然后我提议:寻找你周围的物体,看看哪些物体可以代替电线来完成你的电路。 学生们更加热情了。 有的寻找周围的东西,有的甚至离开座位去别处寻找。 很快,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了。 已经形成了一个概念:连接到电路上的小灯泡是导体; 连接到不亮电路的小灯泡是绝缘体。 老师还问:“我们周围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根据你现有的知识,你认为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笔盒是导体,铝是导体……塑料不是导体,木头也不是导体。” 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道:“湿木头是导体。” “我们的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另一名学生说。 然后一名学生反驳道:“人体不是导体。” 这时,两个问题出现了:一是说一个物体既是导体又是绝缘体的情况; 另一个是人体是否是导体的问题。 我在备课时就已经做好了这种情况的准备,这正好为教师利用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提供了机会。 于是我问:“人体或木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如何判断呢?” 学生立即想到利用实验中使用的电路检测器来进行实验。

于是,有的同学拿着木头去泡,有的同学用手去连接电路……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尝试,小灯泡还是不亮。 许多学生似乎相信人体和木材是绝缘体。 。 这时,一位学生说:“湿木头和人体都是导体,下雨的时候,站在树下避雨的人会被雷击中,所以湿木头是导体;当一个人受到雷击时,就会被雷击中。”触电时,对方直接用手拉他,你也会触电,所以人体也是导体。” 用事实说话,这是科学态度。 “但是我们如何做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呢?” 同学们不禁陷入苦思。 老师趁机问:“打雷闪电,家里的电流比干电池的电流高很多吗?我们在安全用电的前提下,能不能加大干电池的电流来做实验?然后我拿出电流放大器模型说:“如果我们有一个这样的电流放大器,也许我们就能完成这个实验了。”学生们的思维又变得异常活跃了。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及时把这次研究安排为课外研究活动。 下课后,同学们异常活跃。 有的小组说要查书,有的小组说要回家问问题。 爸爸,有的小组说要请教电器维修部的高手……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 第二天一早,组里的一个同学兴奋地拿着电流放大器跑到我身边,对我说:“我们成功了。老师,我们还发现,不同的人体、不同的湿木头、小灯泡的亮度是不同的。”也不同?我们查了书,发现这是不同的阻力造成的。“其他组的同学也纷纷向我反映……

我感到无比兴奋。 第二节课,我进行了“科学报告”,学生们讲述了课外所学到的知识,总结了该课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如果人体和湿木头直接连接到电路上,小灯泡肯定不会亮。 这是因为功率=电压×电流,而干电池的电流有限,而人体和湿木头的电阻较大。 电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不足以使小灯泡发光。 而孩子们不知道这一点。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我把这个问题的研究从课内带到课外,再从课外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去做科学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思维能力。

在课程改革热潮的推动下,科学教师希望通过“边做边想、边做边想”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比较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抓住学生的发现,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 因此,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中突然出现的不同声音,不是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回答的。 教师要尽量巧妙地抓住动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把一个学生的问题变成全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自己。 思考的价值创造了对持续创造力和新知识的渴望。 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在课堂上引发思想碰撞,必要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办法。 正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用实验来证明人体和湿木头是导体”一样,老师也不会一下子把电流放大器全部搬动。 相反,他们会逐渐被引导去自行探索并寻找解决方案。 这样,学生不仅感到自己的积极思维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教学活动一步步深入、充满活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和科学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在行为参与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这正是“想、做、做”的意义。 这就是“中间思维”的思想所在。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的思考】相关文章: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的思考01-19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的思考(选6篇)05-29

导体和绝缘体01-21

导体和绝缘体课程计划 11-29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03-02

导体和绝缘体物理教案05-12

物理课程计划 - 导体和绝缘体 01-21

四年级科学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03-02

导体和绝缘体课程计划示例 01-21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最简单的二次根式 北京西苑中学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附答案)

最简单的二次根式 北京西苑中学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附答案)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西苑中学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编辑 李大华 审核: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22.2.3 最简二次根式(2)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024-05-08
导体和绝缘体 2015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指导:人和潮湿的木头是导体

导体和绝缘体 2015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指导:人和潮湿的木头是导体

“人和潮湿的木头是导体”,在理论上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教师通常在教学中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明这一“事实”。但是,我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却在学生的发现中,把握住亮点
2024-05-08
鳞次栉比什么意思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鳞次的意思是什么

鳞次栉比什么意思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储备鳞次的意思是什么

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鳞次栉比的意思是什么和鳞次栉比是什么意思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鳞次栉比的意思是什么和鳞次栉比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能
2024-05-08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哪个朝代的人?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哪个朝代的人?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南岸...
2024-05-08
升学贺词 关于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升学贺词 关于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贺词吧,贺词种类繁多,风格多种多样。那么,怎么去写贺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升学宴贺词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5-08
最简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性质的应用及性质

最简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性质的应用及性质

一、最简二次根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1、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形如$sqrt{a}$$(ageqslant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sqrt{}$”称为二次根号。
2024-05-08
导体和绝缘体 串联2节电池并联哪个小灯泡更亮点?

导体和绝缘体 串联2节电池并联哪个小灯泡更亮点?

导体与绝缘体 课件.ppt,原理: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2024-05-08
2019年“新中考体育考试”总分40分变40

2019年“新中考体育考试”总分40分变40

对于体育中考新政,采访中各校体育老师和主管领导均持乐观态度,天津一中体卫主任董红艳认为:“中考体育新政策,顺应了新时代的要求
2024-05-08
初中英语的学习方法,让你的英语成绩稳步提升!

初中英语的学习方法,让你的英语成绩稳步提升!

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就等于有了明确的方向,学习效果也将会完全不同,初中英语学习方法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2024-05-08
2016年导体与绝缘体教学难点分析

2016年导体与绝缘体教学难点分析

课时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利用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