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网
全国站

倩女离魂:一部结局圆满却散发悲剧味道的元代杂剧

chanong
2024-06-04 19:59:46
编辑说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是元代后期著名杂剧家郑光祖的代表作。"奉劝世人行孝顺,天公报应不差移。""虽

女主角张倩女与男主角王文举是一对未婚夫女,王文举进京赶考途中,拜访了张家,倩女与文举一见倾心,但张母却以“本家三代不招收便衣进士”为由,要求二人以兄妹相见。

柳亭别后,倩女思念成疾,身体卧床,灵魂却跟随文举来到京城,文举考中状元,带着倩女灵魂回国,回到家后,倩女灵魂与身体合二为一,张母为二人设宴迎亲。

由于结局是圆满的,《倩女幽魂》并不是一部大众意义上的悲剧,但读完整篇小说,我还是觉得它充满了悲剧的味道。

这种悲剧感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张倩女的身上,而这种悲剧感并不是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能够掩盖的。

京剧《倩女幽魂》剧照

中国美人的悲剧

在封建社会,无论是选择婚姻,还是解除婚姻,女性总是缺乏主动权。一般来说,妻子都是由男方用聘礼买来的。即使没有聘礼元杂剧四大悲剧,只要有约定,也算是“有约”。如果女方反悔,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元朝法律明确规定:“凡已许女出嫁,已报婚书而私约,或已受聘礼而反悔者,处以笞刑三十七下;若答应他人而娶,处以笞刑四十七下。”(《元史·刑律》)

但法律却默许男方随意反悔婚姻,《元史·刑法志》载:“男方若反悔婚姻,不受刑罚”,但“聘金不予追缴”。

所以,对于剧中的中国女孩来说,不管王文举长得什么样子,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哪怕他是一个流氓,她也得嫁给他;但王文举可以回心转意,解除婚约,而且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幸亏王文举是个品行端正、性情温和的男人,倩女对这个未婚夫十分满意。用她自己的话说:“他是头戴直帽、衣着轻便的青年,我是披绣花披肩、驾着豪华马车的绝色女子,才貌双全,真是绝配。”

但这也是不幸的,正是因为这份爱,才让倩女在日后艰难地对抗各种“考验”,甚至弄得遍体鳞伤。

这项“考验”首先来自于母亲。在张母看来,倩女的婚事是维护家族利益的政治行为,必须恪守家规。因此,她强调“三代不嫁白衣书生”的原则,无论倩女如何反对、如何抱怨,都无法动摇。

爱情被母亲压制,倩女对已爱上的王文举也抱有怀疑甚至恐惧。她担心王文举考中科举后贪图富贵再嫁,便在折柳送别时小心翼翼地告诫他:“哥,得了官,不可受鞭打”;“哥,不可有上头,无下头。”

这话几乎是哀求的语气,她的担心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少女的怀疑,更是封建婚姻关系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倩女幽魂的第一种悲剧感来自于订婚,这场订婚,她任人摆布,虽然意外收获了爱情,但她“前怕狼后怕虎”,看似有幸福在那里,但距离触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柳亭诀别后,倩女心碎,忧心忡忡。她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留在家中等待,忍受思念王文举的痛苦,到最后,也许王文举会嫁给他人;二是留在文举身边,守护爱情。但显然,后者是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

面对情与礼的冲突,纠结的倩女选择了一条“妥协”之路:身体继续留在家里,耐心等待;灵魂却追着爱人远去。

从“离魂”这一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倩女对于爱情的主动追求,最终并没有落入与外界的冲突之中,而是表现在她自身性格的冲突上——一个是被现实束缚、向封建礼教低头的肉体;一个是勇敢挣脱、自由追求爱情的灵魂。

但见倩女幽魂跟着自己来了,王文举却不由得大喜,皱着眉头骂道:“古人云:‘订了婚就做老婆,逃了就做小妾’。老娘答应了亲事,等我得了官,咱们就成亲,你却不好好办事?你私自来,简直有损道德,这话怎讲得过去?”

这番尖酸的斥责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倩女的热情。她只能怯生生地说:“我是真心实意的,不是吓唬你,我已下定决心。”即使科举失利,她也愿意“与夫君同床,粗犷简朴,永不戴刺簪,不穿麻衣。”

与此同时,她那被封建礼教牢牢禁锢的病弱身躯,依然在焦虑与期盼中挣扎。她视王文举为自己的“一切”:“他若来,胜过请扁鹊、陆毅。”她食欲不振,精神恍惚:“时而飘渺忘魂,时而娇柔用身,时而浑浊不识世事。”当然,她也有不断的疑虑与担忧:“他若得了官,岂不娶妻,若老了,岂不羞愧回乡。”

一方面,恋人的灵魂要面对爱人的道德谴责;另一方面,受到压抑的肉体要在无尽的思念和极度的恐慌中走向毁灭的边缘。

虽然她的灵魂最终战胜了文举的犹豫,与他生活在一起,但却是以人格分裂为代价的,在那光辉的灵魂背后,是她饱受折磨、凄惨的肉体,这也是倩女的第二场悲剧。

肉体与灵魂的分离,使现实中被压抑的小姐的欲望通过梦魂的形象传达出来,表现出封建社会女性对自由、幸福的向往。这一手法在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中得到发扬。

倩女幽魂跟随温居三年,最后随他归家,此时幽魂与肉身同时出现,吓得众人心惊胆战。

张母指着那亡魂大叫:“这肯定是鬼!”文举也忘了多年的恩情,举起剑喝道:“小鬼,你是哪里人?你老实说!再不说,我一剑把你砍成两截!”

这样的情况下,倩女幽魂平静地走进闺房,与病床上无法叫醒、无法回应呼唤的“半死美人”融为一体。两个倩女至此合二为一,并最终以“五花官诏、郡主夫人”的身份,获得了世人认可的姻缘。

肉体与灵魂的结合,看似化解了一切矛盾,但归来的倩女却必须忘却肉体所受的委屈,独自治愈破碎的情感,看似圆满的结局,却隐隐透着一丝悲伤与苦涩。

倩女的灵魂曾经得到过释放和自由的追求,但最终她为了获得亲人的认可和丈夫的接纳,选择了回归。她回归了肉身,也回归了封建礼教控制下的自我。这其中隐含着多少的妥协和屈服?这是她悲剧性的第三种意义。

虽然是逃避现实的梦想,但最终还是实现了。然而,当王文举拔剑指向倩女的灵魂时,他在这场婚姻中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没有别的办法,他已经中了状元,有了官职,倩女的梦想也因此得以实现。

悲剧过程圆满结束:元代戏剧常用的手法

比如《酒肉赵元遇上皇上》中的赵元,是一个爱喝酒的穷小子,屡遭妻子和岳父岳母的打骂,又遭情敌的陷害,历尽千辛万苦,但最后却意外遇见了微服私访的宋太祖,并幸运地升官加官。从才华横溢却不被赏识的伤心到立下大功的喜悦,类似的剧作还有《冻龄苏秦锦衣还乡》《说说专诸与吴元吹笛》。

再如《包黛志巧察蕙兰》中的张海棠,身为妾,丈夫被大夫人毒死,儿子被大夫人抢走,受尽屈辱。最后遇到包公这样的清官,为她平反。从受冤枉的难过到平反的喜悦,类似的剧还有《窦娥冤动天地》、《包黛志三察蝴蝶梦》、《叮叮当当盆鬼》。

再如《西厢记》中的才子佳人,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也受到封建礼教的重重阻碍,最终张生考中科举,有情人终成眷属。从被迫分离的悲伤到夫妻团聚的喜悦,类似的剧作还有《怨妇拜月亭》、《风雪吕蒙正破窑记》。

《西厢记》剧照

无论是才子佳人圆满结局,还是历经波折终于得偿所愿的悲剧人物,最后都难以摆脱“团圆”的窠臼。正如王国维在总结古典戏曲小说的结构模式时所说:“吾民族精神是世俗的、乐观的,所以代表其精神的戏曲小说也都是乐观的:始悲终喜,始别终团聚,始困终富贵。若非如此,则难令读者满意!”(《红楼梦》评论)

种种大团圆结局,形成了元杂剧悲喜交织、苦尽甘来的结构格局,这一文学现象的形成,与我们的历史传统、时代背景、心理期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窦娥冤》剧照

元杂剧为何形成“悲剧过程+美好结局”的格局?

首先,从观众角度看,团圆结局符合传统审美和欣赏习惯。

鲁迅曾说:“大概中国人深知现实生活的缺点,但又不愿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来,就会出现‘如何补救这些缺点’的问题,或者必然会烦恼而不得不改进,这样就会把事情弄得很麻烦。而中国人不喜欢麻烦和无聊。现在如果把生活的缺点写在小说里,就会使读者感到不愉快。所以历史上没有团聚的人,在小说里往往团聚了,没有得到报应的人得到了报应,相互欺骗。”(《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现实也许没有那么绝对,但这段话确实描述了中国观众偏爱团聚结局的心理特征。

元朝时期蒙古人的高压统治或许让元朝人的这种心理特征更加强烈。现实已经够残酷了,谁还想进青楼看一场悲情大戏呢?所以走投无路的时候,总会有转机;遭遇不公的时候,总会有天意;即便生死相依,也总会有梦中重逢,给观众一些心理上的慰藉。

京剧《倩女幽魂》剧照

其次,从作者的角度来看,美好结局是他们在文学世界里建构的理想。

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几乎与妓女、乞丐平起平坐,留下“八妓九文人十乞丐”的俗语。现实的残酷,激发了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改造世界。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幸福的人不会幻想,只有感到不满的人才会幻想。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是对不满足的现实的修正。”(《精神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因此,无论戏剧的开头多么残酷,情节冲突多么激烈,作者最终都会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结局,以完成对现实的想象斗争,治愈屡遭挫折后的心理创伤。

有时候,美好的结局可能比剧情的发展更重要。比如《倩女幽魂》中,为了实现“才子佳人”最终的美满婚姻,作者不惜把剧情打入包办婚姻的老套路,不惜让女主灵魂私奔,付出人格分裂的代价,而男主则轻松通过科举,光荣归来。你看,只要结局是美好的,无论剧情有多么离奇、多么偶然,都是可以容忍的。

最后,团圆结局也受到传统因果、惩恶扬善观念的影响。

“商人罪孽多,天将降大任。”——早在《尚书》中,就有明确的因果观念。

汉魏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普通人缓解心灵痛苦的“法宝”。

元杂剧中有很多直接宣扬因果报应的剧目。“劝人孝顺,天必报应。”(《杨德先妻杀狗劝夫》)“胜败虽难料,但要知道因果报应是明确的。”(《宝黛志陈州卖米》)“只有这样,你才能相信,善恶因果会如影随形。”(《冯玉兰月夜江中舟上哭》)

旦儿说:“作品的创作,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在元杂剧中,悲剧的过程是“周围的风俗”,圆满的结局是“时代精神”。当人们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时,至少可以通过戏剧,构建一个虚幻而美好的精神家园。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环艺考研容易考的学校 商海渝:二战北理环艺,从山东农业大学到水木致尚的华丽转身

环艺考研容易考的学校 商海渝:二战北理环艺,从山东农业大学到水木致尚的华丽转身

商海渝,本科来自山东农业大学,作为跨专业选手,她,一战擦肩而过,并未选择向生活妥协,更没有退而求其次选择调剂,毫不犹豫选择二战,二战以初试总分4
2024-06-04
倩女离魂:一部结局圆满却散发悲剧味道的元代杂剧

倩女离魂:一部结局圆满却散发悲剧味道的元代杂剧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是元代后期著名杂剧家郑光祖的代表作。"奉劝世人行孝顺,天公报应不差移。""虽
2024-06-04
字画收藏:研究品相与价格,避免血本无归

字画收藏:研究品相与价格,避免血本无归

因为获利巨大,名画字画市场中假画泛滥,特别是古代或近现代的名人字画作品,以为字画作伪的水平很高,甚至画家本人看到都不一定能分辨,更何况是普通的字画收藏爱好者
2024-06-04
暨怎么读 港城中学徐梦婷分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挫折中铸就钢铁意志

暨怎么读 港城中学徐梦婷分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挫折中铸就钢铁意志

暨怎么读“好书分享”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2024-06-04
文天祥过零丁洋: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与高风亮节

文天祥过零丁洋: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与高风亮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出自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过零丁洋》。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
2024-06-04
暨怎么读 楠神写诗与符号学:掌握符号,成就生意成功

暨怎么读 楠神写诗与符号学:掌握符号,成就生意成功

暨怎么读今天要再开一个启动会。
2024-06-04
2021 年世界各国教师节日期大揭秘:图表展示分布情况

2021 年世界各国教师节日期大揭秘:图表展示分布情况

“安安小小姐姐”,原创型创作者,用一张数据图表展示生活中的见闻感想。部分国家是没有明确的教师节日期的,还有一些国家因缺乏数据,无法确定教师节是哪
2024-06-04
龙城飞将续写卫国戍边英雄豪迈,陆军新疆军区某部军士李斌的故事

龙城飞将续写卫国戍边英雄豪迈,陆军新疆军区某部军士李斌的故事

2021年夏天,驻守在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那条著名河谷附近的“铁骑”部队,一名报道员周凯威以《龙城飞将》为主题拍摄了一组壮志满怀摄人心魄的网
2024-06-04
古人为何把史书称为汗青?原来与书写材料有关

古人为何把史书称为汗青?原来与书写材料有关

古人把勇士武士称为什么,请问古人为什么把史书称为汗青? 古人为什么把史书称为汗青古代史书称为“汗青”的原因:南宋文天祥曾有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24-06-04
元杂剧四大悲剧 晋国内战、公族剿杀与晋文公的霸业之路

元杂剧四大悲剧 晋国内战、公族剿杀与晋文公的霸业之路

元杂剧四大悲剧1.背景自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曲沃城(今山西闻喜)予其叔成师(即曲沃桓叔),随后持续了近70年的晋国内战。在这段时间里,小宗家取代了大宗家,最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