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网
全国站

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奇巨匠

chanong
2024-05-28 22:05:30
编辑说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García Márquez ,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沿海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祖父母生活。1936年随父母移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业。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60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与世界。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位才华横溢、广受好评的小说家,被誉为“20世纪文学的标杆”,他把现实主义与幻想相结合,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乃至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历史。2014年4月17日,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简单的介绍

《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经历,以及百年来加勒比海岸小镇马孔多的兴衰,折射出拉丁美洲历史的沧桑。加西亚·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于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奠定其文学大师地位。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因病在墨西哥逝世。

背景

从1830年到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了数十次内战,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本书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通过书中主人公传奇般的一生集中表现了出来。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人民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被描写得惟妙惟肖。作者生动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刻画了这个家庭孤独的精神。在这个家庭里,丈夫与妻子、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情感的交流、信任和理解。虽然很多人为了打破孤独做了各种艰苦的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 这种孤独感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小镇,也渗入狭隘的思想,成为阻碍国家进步和民族进步的重大负担。

作者写此文,是希望拉丁美洲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弥漫的孤独,应该主要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除在现代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慨和抗议,是作者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和这片大陆上人民独特的活力、生存状态和想象力进行独到研究后形成的顽强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也努力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虽然他们畏惧退缩,但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然而,外来文明却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吞噬了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里继续“百年孤独”。作者用一种孤独的精神状态来批判外来者对拉丁美洲大陆的精神入侵,批判西方文明对拉丁美洲的歧视和排斥。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都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那个家族,注定不会第二次出现在地球上。”作者以毁灭性的结局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怨恨。

马尔克斯1967年出版了《百年孤独》,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当今这个快餐阅读的时代,人们通过阅读《百年孤独》会再次“发现”经典文学名著的不朽魅力,重新思考文化传承、互鉴、融合的命题。在世界文学大师中,马尔克斯和他的巨作给新时代的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介绍

家族的男性成员,某种程度上是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精神继承者,他是人类男性祖先的象征。他先用勇气和智慧创造了世界,在艰难的情况下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建立了自己的家园,是家庭和社会的支柱。但后来他被吉普赛人从外界带来的各种人类文明的科技符号所吸引,以奉献精神投身于科学实验。虽然他发现了一些科学真理(如圆形地形理论),但也陷入了崇尚经济利益(炼金术)、暴力(发明武器)、征服(了解世界奇迹)的欲望之中。 他的男性后裔从一开始,就发展出了祖先各个想象阶段的幻想欲望,携带着男人征服自然界的各种欲望:放纵肉体欲望(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和第四代奥雷里亚诺第二)、崇尚暴力战争(第二代奥雷里亚诺)、渴望获得无限的统治权力(第三代阿尔卡蒂奥)、创造性地进行工业建设的欲望(第三代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修建铁路,奥雷里亚诺·森特诺制造冰块)、坚强的反抗精神(第四代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陷入人类“高贵”的劳动而罢课,以夺回人权)、依赖精神寄托(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依靠宗教寻求解放)、强烈的求知欲望(第六代奥雷里亚诺)等等。家族中第二代男性成员所表现出的各种爱好,几乎涵盖了人类男性的所有特征,只不过在作家的笔下表现得更加集中、夸张和突出而已。

令人吃惊的是,家族中男性成员的命运只有两种:一是英年早逝,二是陷入孤独和堕落。这里的“英年早逝”并非指死于自己之手,而是死于现实中一切男性欲望的交合(如战争、暴力),这也是男性自我伤害的象征。能逃脱暴力灾难的人,却无法逃脱“孤独”。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并非因为被绑在树上而远离同龄人陷入孤独,而是因为他对科学着迷——科学始于人类文明之后。从他之后,男性后代要么陷入机械制造(科学工程)的孤独,要么陷入研究家族史的孤独,这是对人类历史书籍(人文)的隐喻。他们的“钻研”是一种堕落。 此时,男性已从具有建设和征服世界责任感的成熟男性退化为依靠母性维持自然生命的婴儿状态。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最后一代扎着小猪尾巴的孩子。“他强壮而活跃,很像那些名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人,但他那双大眼睛和锐利的目光,又很像那些名叫奥雷里亚诺的人。”他一个人集布恩迪亚家族男性的所有特征于一身,是家族中男性最终归宿的象征。这其实表达了作者对抛弃总是被阻拦的、让人感到厌倦和厌恶的男性统治秩序的渴望。是对男性所代表的男权社会的道德、法律、军事、政治等制度的反叛,渴望回到自己一无所知的原始生活状态;或者希望依靠女性或母性获得某种生命意义(比如第六代奥雷里亚诺的晚熟); 或者干脆放弃性别认同,独自寻求生命的起源,探索人类的本真面目(自性)。

此处男性的自我反叛包含两种潜在意向:一是俄狄浦斯情结——对母性的依恋与崇拜,如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在接触皮拉尔·特内拉时,就想象那是自己的母亲乌尔苏拉;第三代奥雷里亚诺·何塞与姑母阿玛兰廷·乌尔苏拉引发的家庭悲剧,都展现了男性对母性的依恋与强烈的占有欲。二是类似禅宗超越自我、自我觉醒的宗教情结。他们深陷孤独无法自拔,用隐居禁欲来逃避人类罪孽的惩罚。似乎作者在否定男性价值体系之后,重构了要么回归母性,要么彻底超越世俗的两种终极模式。这是否是作者的双重身份?

作品中的女性中,乌尔苏拉是整个家族母性的代表,几乎是整个家族历史的见证者。“她若是死了,小说就‘半途而废’了”。这意味着,没有她的存在,这个家族就无法延续下去。乌尔苏拉是家族的支柱,是家族(人类)的第一位母亲,拥有女性几乎所有的优点。当丈夫退出男性统治秩序时,她建立了继承和否定原有男性统治秩序的女性统治秩序。事实上,乌尔苏拉不仅是生命意义的奠基者,而且是秩序的奠基者,她才是世界人类的真正奠基者。她不仅抛弃了男性的野蛮和荒诞,真正引入了文明——“找到了丈夫在失败的远征中没有找到的伟大发明之路”,还以“丈夫痴迷的热情”创造了家园,解决了人类的基本生存问题;此时,丈夫“正在这动乱之中等待着上帝的到来”。

乌尔苏拉夫妇的《创世纪》具有双重象征意义,它不仅象征着人类初生之初原始氏族母系社会中女性所起的启蒙和引导作用,也象征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男女在人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当男人创造世界时,女人帮忙;当男人鲁莽行事时,女人阻止;当男人停止前进时,女人继承;当男人退缩逃避时,女人支持。马尔克斯认为“女人是阻止世界毁灭的栋梁,而男人无法推动历史前进”。但此处《创世纪》的寓言,是对不切实际的男性的批判,是对通过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引导和支持世界或人类的女性的赞美。

乌尔苏拉支持家庭,但她理想中的女性统治秩序并不屈从于男性统治秩序。她反对暴力、权力欲、幻想(这也许有一定的价值)、纵欲(这也是女性所不可避免的)等负面因素。她努力让自己的后代“永远听不到战争、斗鸡、女人的淫乱生活和虚幻的事业”。虽然她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是徒劳的,但她仍在努力阻止男性统治的恶果。

乌尔苏拉是书中女性形象的代表,是人类第一位母亲的象征。其他女性,特别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是“乌尔苏拉”的延续和补充。其中,阿玛兰廷的傲慢、丽贝卡的野性、雷梅黛丝的美貌、丽贝卡·雷梅黛丝的热情、雷梅黛丝·莫斯科特的纯真和善良,都是相对于男性的女性特征的载体。第五代阿玛兰廷·乌尔苏拉是《创世纪》时期第一代乌尔苏拉,经过历史的发展变迁,她被赋予了新的女性意义,融入了家族历史中女性特征的总和之中。从她的名字里包含了两类女性的名字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她既有原初女性(乌尔苏拉)的勤奋、细致、固执、自立等优点,又有发展中女性(第二代阿玛兰汀)强烈的欲望,更融入了男性的纵容,因此是一个被男性统治秩序一定程度同化的女性形象。至于书中涉及的其他女性,她们的性格都包含在家族的主要女性人物中,并扮演着传承家族血脉的角色,但皮拉·特内拉尤为值得注意。如果说乌尔苏拉是家族内女性的领袖,那么皮拉·特内拉则是家族外女性的代表。马尔克斯认为“她的性格与乌尔苏拉很相似,但她是一个对现实看法更简单的乌尔苏拉”。皮拉·特内拉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旁观者,几乎参与了每一次传承家族血脉的互动。 她用纸牌测量男人和女人心中的秘密,简直就是布恩迪亚家族(人类)的性爱女神。她统治家族的时间比乌尔苏拉更长,从生育第三代到最后扶持到第七代,她以蓬勃的精力见证着历史;而乌尔苏拉在混乱的家族后期只是作者叙述的线索,基本失去了实际能力。乌尔苏拉努力维持家族,避免性滥交带来的灾难,但最终在继承了她并在性方面占主导地位的阿玛兰丁·乌尔苏拉身上找到了非循环的实现。

作品赏析

作者生动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刻画了这个家庭孤独的精神。在这个家庭中,丈夫与妻子、父子与母女、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情感交流、信任与理解。虽然许多人为了打破孤独做了各种艰苦的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小镇,也渗入狭隘的思想,成为阻碍民族进步、国家进步的一大负担。

作者写此文,是希望拉丁美洲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弥漫的孤独,应该主要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除在现代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慨和抗议,是作者对近百年来拉丁美洲的历史和这片大陆上人民独特的活力、生存状态和想象力进行独到研究后形成的顽强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也努力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虽然他们畏惧退缩,但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然而,外来文明却以咄咄逼人的姿态吞噬了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里继续“百年孤独”。作者用一种孤独的精神状态来批判外来者对拉丁美洲大陆的精神入侵,批判西方文明对拉丁美洲的歧视和排斥。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都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那个家族,注定不会第二次出现在地球上。”作者以毁灭性的结局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怨恨。

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徽记,每个成员都自觉不自觉地佩戴着它。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害怕陷入孤独的泥潭,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抵抗孤独。矛盾的是,他们的生存离不开这种孤独,而他们又渴望保持孤独的骄傲态度。可见,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孤独是有些矛盾的。

乌尔苏拉积极融入生活,奥雷里亚诺上校反复融化小金鱼,阿玛兰塔一遍又一遍地织布、解开、织布做成裹尸布,皮拉尔·特内拉在与不同男人的纠缠中麻醉自己……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孤独中挣扎不已,想要逃离,维持这种孤独的姿态。他们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一种没有结果的劳动。然而,按照本雅明的寓言理论,所有的寓言文本都具有救赎性的特征。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反复的劳动和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似乎有着某种相同的启示意义。反复的劳动而没有结果,是一种超验的形象,“是对人类某种状态的解释”。通过这样的解释,一个家族的孤独被进一步表达为现代人共同拥有的巨大困惑:‘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而且,历史越发展,文明越进步,人类越认识自己,这种令人不安的困惑就越发滋长。而最让人困惑的,或许就是人类永远看不清自己。”正如羊皮纸手稿是一部充满布恩迪亚家族孤独感的密码,一旦人类彻底认识自己,理解了这份寓言手稿,人类就会自我毁灭。正如布恩迪亚家族的人,在一场飓风中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百年孤独》中的人,一直都处于一种像《致米莲娜的情书》中那样的状态:“我的本质是:恐惧。” 于是米莱娜在给布罗德的信中说道:“我尚未认识他这个人,但我已经认识了他的恐惧……”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说:“当恐惧害怕自己时,它就与恐惧的对象保持着一种奇怪的关系。他的目光再也无法离开这个对象,他也不愿离开,因为当有人想把他的目光从那个对象上移开时,他就会感到后悔……”

纵观故事,布恩迪亚经历了朴素的乡村生活、战争、革命,再到殖民入侵后西方思想的侵蚀,再到一切恢复和平后的绝望与毁灭。这是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故事中的战争是美洲反殖民战争的一个缩影。主人公“奥雷利亚诺上校发动了三十二次武装起义,全部失败。他有十七个儿子和十六个妻子,这些儿子在一夜之间相继被杀害,其中最年长的还不到三十五岁。他自己也曾被暗杀十四次,被伏击七十二次,被枪击一次,但他都活了下来。”最终,在革命和无休止的战争中,上校杀害了自己的亲密战友,这必然导致革命走向停滞和反动,这与拉丁美洲的革命进程是一致的。 上校在否定与自我否定、空虚与迷茫中失去了信仰与精神支柱,这是所有挑战孤独的战士的历史性失败,奥雷里亚诺上校最终离开了人世,躲在小屋里,度过了接下来无用的几年,这也是轰轰烈烈的美国革命平息后,那些昔日英雄们的无奈选择。

“我想为我童年经历的一切,找到一个完美的文学归宿。”这句话出自哥伦比亚黑羊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马尔克斯与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记者普利尼奥·阿普莱霍·门多萨的对话记录《》。这是马尔克斯讲述自己写《百年孤独》的初衷。很显然,这部作品是作者“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故事”。 同样在《番石榴》中,马尔克斯与门多萨有这样的对话:“门多萨: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可不可以说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马尔克斯:是的,我是这么认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所有巨大却徒劳的斗争的总结,是注定要被遗忘的一幕幕场景的总和。直到今天,我们中间仍然有失忆症,只要事情已经过去,没有人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的屠杀,也没有人会再想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可以肯定的是,作者马尔克斯是想用布恩迪亚家族百年的历史来浓缩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在小说的结尾,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一个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隐喻,对拉丁美洲的历史进行了高度浓缩和预言。他写道:“一个注定孤独百年的家族,永远不会有第二次出现在世上的机会。” 也预示着只有这样的历史背景才能成就这样一个人的命运,也只有这样的命运才能最好地体现这样的历史进程。在整部作品中,作者的童年融入其中,童年经历了这样的孤独和苦难。童年的故事是作者自己的,里面有很多“我”生活的影子。这些影子的集合,就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从作品中个别人物来看,除了上文提到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这位典型的拉丁美洲革命英雄,还有很多其他同样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贯穿整个故事的家族中另一位人物乌尔苏拉,她从未见过羊皮纸卷轴,但她远比所有人都更有预见性。早在羊皮纸卷轴被破译之前,她就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些事情我在它们发生之前就已经看到了,我早就知道了。”这个智慧的人象征着什么?是普通人拥有永恒的智慧,还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如果说《百年孤独》中有一丝光芒,那就是在这位老母亲身上。她没有文化,没有深刻的思想,但她有着朴实的天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活到了第六代出生,甚至在她年老完全失明之后,她仍然隐瞒着这个事实,继续着她的工作和回忆。 她可以挥鞭子抽打暴躁的孙子,把他打得满街都是;她也可以到监狱里探望叛逆的儿子,虽然她一点也不理解他的革命,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偷偷给他带了一把手枪;她在家里宴请儿子的死对头——一位政府将军,因为她觉得这位将军人品好,为穷人做过很多好事;她斥责奥雷里亚诺上校不守承诺,骄傲地宣称,如果他敢杀朋友,她就把他拖出来,亲手打死。乌尔苏拉的品质似乎是这个家族存在的象征,她的长寿也表明“女人可以支撑整个世界,防止它被毁灭”;相比之下,“男人只懂得推翻历史”。在作者眼中,男人热衷于发明、炼金术、战争和放荡,而女人则始终理性清醒。这种性别对比,呈现出两种力量的对比。 当乌尔苏拉最终死去的时候,权力的平衡就失去了平衡,她的后代也在不久的将来被消灭殆尽。

最后,作品以“冰”与“石”开始,以一阵风结束。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绝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却徒劳的斗争的总结,是注定要被提前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样的历史象征着孤独,是“百年的孤独”。

写作特质

1.魔幻现实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即“将现实转化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性”。他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令人震惊的现实与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别具一格的画面,使读者在“似真又不真”的形象中感到熟悉而又陌生,从而激起追根溯源、追寻作家创作真谛的欲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用极端的夸张手法。例如,书中对外部文明入侵马孔多的描述,既现实又魔幻:吉普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挨户走动……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从原处掉落,木板因钉子和螺丝的拼命挣扎而吱吱作响……在两块魔铁后面滚来滚去”;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居然能听到“月光下蚂蚁的叫声、白蚁啃食的巨响、杂草生长的连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又如,政府在杀害了大批罢工者之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往大海抛掷。这列火车共有200节车厢,由前中后三辆机车牵引!作家仿佛在不停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连串真与假、虚与实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故事内容复杂,二、三代主角经常使用同一个名字。阅读过程中若不逐一记录下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就会产生幻觉、错觉,产生第十章人物已死,第四十章人物复活的荒诞想法。作者把握住了多个世代同名复杂关系的延续,世代的重复加深了整部小说的魔幻孤独感。

2. 神话和典故的运用

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书中的神秘气氛。例如,普鲁登西奥·阿吉拉尔的鬼魂日夜萦绕在布恩迪亚家,即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受冤枉的鬼魂不得安息,也不会让仇敌安息;飞毯和美女雷梅黛丝抓着床单升天的描写,则是阿拉伯神话《一千零一夜》的延伸;而马孔多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对《圣经》中洪水灾害和诺亚方舟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故事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引用这些民间故事时,有时也把它们描述成现实;如好人弗朗西斯科“曾与魔鬼一起高歌,战胜了对手”; 阿玛兰塔在走廊里一边刺绣一边与死神对话等等,有时还用在相反的意义上,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之后居然能离地12厘米,以证明“上帝拥有无穷的力量”等等,这显然是对宗教迷信的讽刺和嘲讽。

本书最成功、最有意义的象征手法运用,就是对失眠症的描写。马孔多村建成后不久,全村居民都染上了失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们就会失去记忆。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给事物贴上标签。比如,他们给奶牛贴上标签,上面写着:“这是一头牛,你要每天给它挤奶,你要把牛奶煮沸,加入咖啡,就可以做成牛奶咖啡了。”这样的例子在书中随处可见。作者意在提醒民众,要记住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历史。

3. 独特创新的闪回技术

此外,作者还创造了一种以未来视角回忆过去的小说倒叙手法。例如,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写道:“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会回忆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短短的一句话,其实包含了未来、过去、现在三个时间层次,作者明显躲在“现在”的叙述视角中。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又把读者带回到马孔多早期。这种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一环扣一环,不断给读者制造新的悬念。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庄严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思、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百年孤独简介,都被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串联起来。有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一个8岁孩子的口中,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这种说法颇为满意。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判断。 因为这种直觉和简单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观点,是一个落后民族的自我意识(人类的孩子)。

一百年的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性作品,在拉丁美洲世界的历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像这样的作家可以与它进行比较,并且它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拉丁美洲文学趋势。

作品的影响

在出版一百年的孤独之前,马克斯在拉丁美洲的文学世界之外并不是一百多年的孤独,这使拉丁美洲文学世界和整个西班牙语的世界震惊,并迅速将其转化为的杂物。导师显然受到他的影响,描述了Buendía家庭的兴起,荣誉,爱与仇恨,财富和不幸,一百年来七代人,孤独在文化和人性上深深地扎根于社交和家庭生活中粗糙的部分,几个笔触概述了几十年的内战几十年。 在微妙的部分中,它描述了爱情的折磨,在怪异的部分中,人类和幽灵世界的过去和未来是轻松的。

评估工作

1982年,瑞典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相信在一百年的孤独中,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围绕的世界”和“汇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智利诗人帕勃罗·纳鲁达(Pablo ):他(马克斯)是“塞万提斯之后的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纽约时报》:一百年的孤独是“自创世记自从人类都应该读的《创世纪》以来的第一部文学杰作。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学生上课总犯困?这些神技能助你保持清醒

学生上课总犯困?这些神技能助你保持清醒

关心长春教育,关注长春考试
2024-05-28
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奇巨匠

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传奇巨匠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García Márquez ,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2024-05-28
2020 年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

2020 年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

2020年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节目于9月1日晚8点准时播出,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0年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4-05-28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展现拉丁美洲百年风云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展现拉丁美洲百年风云

任何东西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
2024-05-28
我爱你中国手抄报大全,创意比拼等你来

我爱你中国手抄报大全,创意比拼等你来

建国手抄报内容大全每当我哼起汪峰的这首《我爱你中国》时,总是禁不住要大声呼出我的心声“我爱你中国”。在祖国68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都凝结着一种情怀
2024-05-28
抑扬顿挫:文学修辞手法的魅力与作用解析

抑扬顿挫:文学修辞手法的魅力与作用解析

用于表达语言的抑扬顿挫节奏,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抑扬顿挫是通过交替使用强调音节和弱化音节来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抑扬顿挫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文学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2024-05-28
江雪:唐代柳宗元五言山水诗,描绘冰天雪地寒江独钓图

江雪:唐代柳宗元五言山水诗,描绘冰天雪地寒江独钓图

江雪 柳宗元诗意,《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2024-05-28
历史上的三国并非魏蜀吴?揭秘三国真实称号

历史上的三国并非魏蜀吴?揭秘三国真实称号

说到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三国到底是指哪三国呢?很多人都说了其实不就是指的魏国,蜀国,吴国吗?但是其实这些都只是表面的现象了,因为真正的三国好像并不是这三个国家了
2024-05-28
柳宗元江雪:谪居永州的十年,他如何通过诗歌展现人生价值?

柳宗元江雪:谪居永州的十年,他如何通过诗歌展现人生价值?

1、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
2024-05-28
2023 郑州中考成绩查询入口、时间及河南省高中招生服务平台登录指南

2023 郑州中考成绩查询入口、时间及河南省高中招生服务平台登录指南

郑州本地宝郑州教育提供2023年河南中考成绩查询入口官网有关的信息,2023年河南中考成绩查询入口为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信息服务平台,郑州本地宝为您带来相关信息: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