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网
全国站

李贺的四句诗,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chanong
2024-02-02 23:00:57
编辑说
诗鬼李贺才高命薄,体弱多病,只活了27岁便郁郁而终,撒手人寰。被称为“诗鬼”的李贺,虽然只存活于世上二十多载,然而李贺在世上的两百多首存诗,却令世人怀念其至今,其中有一首四句诗

被誉为“诗鬼”的李贺虽然只在世生活了20多年,但他存世的200多首诗作至今仍让人怀念。 其中一首四行诗更是……惊艳千年。

公元790年,李贺出生于富昌县昌固的一个贫困贵族家庭。

李贺的祖先是唐高宗李渊的叔父,属于唐郑亲王李良方的后裔。

李贺也为自己来自李唐家族的高贵血统感到非常自豪。

然而现实是,到了李贺这一代,他这个“宗室之孙”已经名声大噪,并不为世人所熟知。 家道衰落,李贺后来的仕途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李贺从小就身材瘦削,长相十分有特色。

诗人李商隐曾在《李贺短传》一书中这样描述李贺的相貌:“昌吉瘦瘦,眉直,指爪长,能苦吟诗。”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早年被朝廷聘为“边民”,后又到蜀地工作。

李贺的前半生,李锦粟大多在外地漂泊,在很多地方做过小官。

李贺出生后,李金苏升任陕西县县令。

李贺的母亲郑夫人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李家虽然是皇家贵族出身,但是李贺家的经济状况却不太好。 他们仅靠父亲当县令的微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李贺十几岁的时候,李锦粟就因病去世了。

李贺的人生经历与“初唐四杰”有些相似。

论青年才俊,李贺与骆宾王一样。 七岁就能够戒烟,后来在北京名声大噪。

相传公元796年,李贺年仅七岁,大诗人韩愈和好友皇甫悌看到李贺的诗词后,非常惊讶,称赞不已。

后来,韩愈得知这首诗的作者其实只是一个七岁的婴儿,便邀请朋友来探望他,求证。

高轩的马车停在李贺家门口,李贺开门迎接韩玉。

韩愈想验证李贺诗歌的真实水平,就请李贺当场赋诗,由此产生了歌曲《高轩国》,给韩愈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此,李贺“神童”的美誉远播,韩愈探望李贺的小故事也成为当地文坛的佳话。

不过,面对很多人的称赞,李贺并没有变得傲慢和自满。 相反,他学习更加努力。

李贺十岁左右的时候,李贺就在家苦读,白天写诗。

在别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件极其无聊的事情,但李贺却乐在其中,知足常乐。

天气好的时候,李贺就会骑上家里的小毛驴,背上水袋和书包,到各地闲逛,启发灵感,寻找诗词句句。

一路上,李贺看了看。 所到之处,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人民的疾苦,李贺都感叹不已。

突然灵机一动,李鹤赶紧拿出纸笔记录下来,然后放进了身后的书包里。

骑驴和写诗是两件不相容的事情。

李贺看似无所事事,但他始终在环顾四周,倾听四面八方的声音。 当他想到一个想法时,他就会停下来写诗。

李贺就是这样骑着毛驴寻诗,徜徉在山水间的。

李贺就这样边走边念。 黄昏时分回到家,书包里已经装满了记录和笔记。

儿子早走晚归,母亲非常担心。 当看到书包里的纸条时,她更心疼了。 她觉得李贺背地里辛辛苦苦搜集资料,生怕他把辛苦都给吐了。

李贺十六岁左右时,李锦粟因病去世。

三年孝期满后,韩愈写信给李贺,建议他参加科举考试。

年轻的李贺初出茅庐,满怀远大抱负,在河南府初试成功。

然而,当他进京备战时,李贺却遇到了麻烦。

有人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李金粟。 如果李贺考上了进士,“进”字和“进”字读音相同,就触犯了“不敬读音”的禁忌。

为了避免名声,李贺不被允许参加考试。

其实一切的背后,只是因为李贺才华横溢,才引来了如此的恐惧。

在资格审查过程中,当事人甚至以“触犯家规”为由,设置障碍阻止李贺参加考试。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件看似荒唐无理的事情,依然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讨论。

关于李贺和他父亲的谣言在街头不胫而走。

韩愈得知这件事后,也想方设法消除这件事对李贺的影响。

然而,韩愈的努力最终被忽视,谣言因有心人的传播而不断蔓延。

尽管韩愈极力为李贺辩护,但李贺仍无法如愿屈服。

后来在韩愈的帮助和人脉下,李贺无奈地成为了九品官的仆人,也算是初步解决了李贺的经济来源问题。

“奉礼郎”的职责大致是负责朝会或祭祀时的礼仪指导。

这一年,李贺才二十二岁。

李贺担任九品官三年。

然而,对于李贺这样的贵族学者来说,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诡计却是极其可耻的。

再加上李贺之前没能遇到有才华的人,命运似乎把他推入了黑暗的深渊。

这三年来,李贺终于看清了社会的现实,明白了自己不适合做官生活。

从此,李贺每天喝酒作诗自娱自乐。

这样平淡无味的官场生活似乎一转眼就结束了,李贺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到了公元814年,李贺毅然辞去了“奉礼郎”的职务,看似悠闲自在,实则毫无前途。

那一年,李贺伤心地回到了家乡,但当他回到家乡时,却看到的只是一个日渐衰落的家庭。

此时,不仅李赫的妹妹结婚了,他的弟弟也离开寻找出路。

家里仅剩李贺一人,与年迈的母亲住在一起。

最让李贺沮丧的是仕途上的挫折和打击。

虽然韩愈一直很欣赏李贺的才华,但这似乎让李贺的失落感更加严重了。

尽管李贺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的文学作品却颇为脍炙人口。

李贺的诗中,用词广泛,想象力丰富。 在他的笔下,他呈现了一个奇异而多彩的世界。

虽然李贺似乎成了命运的弃儿,但好在他的才华并没有因此而枯萎。

李贺在诗中可以尽情地放松自己,抒发自己的激情和未实现的情感。

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李贺的大部分作品都充满了冰冷怪异的色调。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阴森恐怖”,魅力十分独特。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人称李贺为“诗鬼”。

中国古代人从来不倾向于用神话或鬼怪作为文学题材,但李贺的诗歌中却充满了“鬼”和“死”的意象。

素有“诗鬼”之称的李贺,流传于世的诗作有200多首,其中直接写“鬼”的诗就有十几首,如《鬼语传草》等。天上》、《秋墓鬼》、《星包诗》、《鬼灯如漆点松花》、《呼星召鬼杯盘》……

虽然有的诗没有直接提到“鬼”,但他的诗的灵魂却始终徘徊在鬼的世界里。

在李贺的作品中,鬼魂虽然是异世的外星人,但它们和人一样有自己的感情。

李贺的诗常常充满幻想。 然而这种幻想并没有给人美好的感觉,反而充满了晦涩和荒凉。

原因应该是,正如杜牧所说,李贺诗的缺点是难以理解,缺乏人间应有的人情味。

由此看来,李贺的诗虽然能给人一种新鲜刺激的文字兴趣,但由于缺乏人情味,无法真正打动人心。 因此,它们并不有趣,只能偶尔阅读。

正如顾遂先生所言:“李贺的诗只是怪异,没有诗意。如果这样下去,风格不改变,即使李贺长寿,他也不能成功地写出真正的好诗。”

正如他所看到的,也许是由于李贺的性格或者经历,李贺的诗中充满了许多怪异的句法和用词,怪词的使用在诗集中随处可见,比如“冷、湿、哭泣、坠落、“冷、残、鬼、瘦、老”等字眼让人不寒而栗,所以杜牧曾评价他的诗“言可胜于言”。

一个年轻的诗人,在明媚的青春里本应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他却对生死等问题表达了与年龄不相称的沉重思考。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没有人像李贺那样痴迷于死亡和鬼魂的形象。

但无论怎样,李贺的“鬼诗”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另外诗鬼,李贺的写法也有点奇怪。

李贺写作之前,心高气傲,如游魂一般。 他吐了三遍,然后立即写下来。

光是这不寻常的外表,就显得非常可怕。

李贺的许多诗作流传下来,他的诗风也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这些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李贺当时有远大的抱负,但始终未能实现。

李贺虽然多次外出追寻自己的未来,但最终都失败了。

26岁那年,李贺做出了人生最后的努力。

由于考不上,李贺想着参军立业,于是来到滁州平叛,希望为自己找一份工作。

但最终,由于叛乱日益增多,李贺军统帅被刺杀,使得军队孤立无援。 李贺无奈,只能一边读书一边回到家乡。

《南苑十三首·下五》这首诗表达了李贺希望自己能驰骋沙场,以满腔热血报效国家的愿望。

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是让后人惊叹了几千年。

《南苑十三首第五辑》

人何不取吴钩,收关山五十州?

请您到灵烟阁来一会儿吧。 怎能当读书人,当万户侯?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这个大丈夫,为何不带兵器去收复割据的黄河南北五十州呢?

请您上灵烟阁去看看吧。 哪位书生曾经被封为城中万户贵族?

四行诗《南苑十三首·下五》由两个反问句组成。 第一个是李贺问自己的假设问题。 蕴含着一种为国赴汤蹈火的英雄壮志。 令人兴奋且简单。

“男人为什么不带吴钩呢?” 这句话开头犀利,后面是“收关山五十州”。 两行诗犹如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显得磅礴。

第一句中的“为什么不”这个词很有感染力。 它形成一种反问句,增强了诗中表达情感的力量。 具有势在必行之感,也暗示了当下极为紧急的军事形势和军事形势。 李贺此时心情焦躁不安。

李贺是一位文弱书生,七岁起就以诗成名。 他本来可以入学做官,却因为“避父讳”而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为什么不”两个字足以表达李贺的无奈。

“带吴钩”就是佩带军刀奔赴战场,体现了一种英雄气概。

“收关山”是李贺参军的目的。

“取”字分量虽轻,却蕴含着压倒性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贺的救国之心。

眼看着山河破碎,百姓水深火热,李贺又怎能住在山里无所事事呢?

相比于做一个读书人,李贺更渴望开创事业、保家卫国。

面对汹涌的战局,李贺也感到无比焦急,想要立即赶赴战场报效国家,这也让人感受到了李贺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恨。

两行诗一气呵成,节奏轻快,与诗人迫切的心情十分吻合。

不过,即便如此,“收关山五十州”也不容易吧?

李贺书业气愤,自然无法成就收复山河的大业。

但想要摆脱眼前的悲惨局面,就必须杀敌立功。

这种矛盾的心情也说明了李贺的不公正。

诗的最后两行,李贺的怨言更加强烈。

李贺读完整首四行诗,从消极的角度写了参军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表达的是一种不被赏识的热烈感受。

李贺的诗歌创作风格如此怪异,一是由于他个人的因素,二是受当今时代的影响。

王勃因为一篇文章而失意,李贺因为一次考试而郁闷。

最可悲的是,两人都才华横溢,却都很短命,在青春最火热的年华中就去世了。

回到家乡后,李贺原本想继续战斗,但他的健康状况却越来越差。

从那时起,李贺就一直发高烧,不断咳嗽,甚至开始出现幻觉。

李贺知道此时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开始每天整理自己的诗作,然后送给一位名叫沉子铭的朋友。

诗人李商隐记载了关于李贺去世的一件重要事件:27岁的李贺病重时,临终前,一个身着红衣、骑着红龙的人出现在李贺面前。 他来到他面前,手里拿着一封古篆书信。

这个人对李贺说:“我是天上来的,天帝建了一座白玉塔,让你去那里写文章,为天帝做事。你跟我来吧,天上的生活就是这样。”非常好,没有什么比它更好的了。” 你在这个世界上真是太可怜了。”

李贺想起年迈重病的母亲不愿离开人世,便下床向来人磕头说:“我家老母亲病重,恳请使者饶恕我的母亲。”生活。”

虽然话到了结果,但已经晚了。

目击者看到一股浓烟突然升起,并听到车轮声和音乐声。 房间里的李贺此时死了。

李贺的母亲看到这一幕,立即命人停止哭泣,并亲自带领家人跪在地上互相送礼。

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中引用了这次的事实,并说这件事是李贺姐姐亲口说的。

李商隐说李贺姐姐不是那种喜欢编无稽之谈的人。

李贺的妹妹嫁入了王家,李商隐则嫁给了王茂源的女儿。

《太平广济》一书中也说,李贺死后不久,有一天他向母亲托梦,说自己在凡间没有受到朝廷重用,如今却在天上写作。 “白玉楼”为天帝。 我想起来了,安慰妈妈不要太担心自己。

李贺去世时年仅27岁。

事实上,李贺性格傲慢,不善于社交。 现实生活中他的朋友很少,但这几个朋友却对李贺诗歌收藏和声誉的扩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至晚唐五朝,学习李贺的诗歌成为许多诗人的共同选择之一。

李贺去世两年后,剩下的诗集被李贺的好友沉子铭从箱子底下挖出来,随后引起了晚唐两位大诗人的注意。

李贺请杜牧为他的诗集作序,又请李商隐为他写传记,场面极为宏大。

随后,吕龟蒙还在《李贺传》中延续了李商隐传记中的窍门故事内容,表达了对这位才华不被认可的天才的深切同情。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美文诵读:《行云流水》:矫揉造作

小学生美文诵读:《行云流水》:矫揉造作

【中文】:行云流水 【读音】:xíng yún liú shuǐ 【正音】:行;不能读成“háng”。 【辨形】:流;不能写成“琉”。
2024-02-02
李贺的四句诗,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李贺的四句诗,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诗鬼李贺才高命薄,体弱多病,只活了27岁便郁郁而终,撒手人寰。被称为“诗鬼”的李贺,虽然只存活于世上二十多载,然而李贺在世上的两百多首存诗,却令世人怀念其至今,其中有一首四句诗
2024-02-02
(知识点)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

(知识点)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基本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主要包括基本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2024-02-02
(每日一题)《晓镜》经典语录:相见时难别亦难

(每日一题)《晓镜》经典语录: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024-02-02
莫高窟是在什么地方?莫高窟课文是先写什么?

莫高窟是在什么地方?莫高窟课文是先写什么?

莫高窟是在什么地方?莫高窟有什么奇特的景观呢?莫高窟课文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呢?一起学习一下《莫高窟课文》,透过文字,去感受莫高窟的魅力。一起看看吧!
2024-02-02
(李向东)曹操为什么会善罢甘休吗?

(李向东)曹操为什么会善罢甘休吗?

没那么多有的没的,其实原因很简单。1.自古废长立幼就是取乱之道,前面就有袁绍刘表的前车之鉴,何况曹丕树大根深,强行让曹植上位,曹丕会善罢甘休吗?如果立曹植
2024-02-02
行云流水的近义词挥洒自如无行云无拘无束笔走

行云流水的近义词挥洒自如无行云无拘无束笔走

行云流水的意思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行云流水的近义词,一起来看看吧! 行云流水的近义词 挥洒自如 无拘
2024-02-02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古文改写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古文改写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古文改写 《铁杵成针》写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小古文。除去题目,全文一共才五句话,共计45个字。但是这五句话,却把一个小故事交待的清清楚楚。 第一句,“磨...
2024-02-02
ofWorldtotheWorld:of

ofWorldtotheWorld:of

With for , this is a that the for for our “What have the ever done for us?
2024-02-02
(每日一练)2016年10月21日(附答案)

(每日一练)2016年10月21日(附答案)

一、填空每个括号0.5分,共18分。 1、40%=8÷( )=10:( )=( )(小数:) 2.、1千米20米=( )米 4
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