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公式记的滚瓜烂熟,犯错就是必然! chanong 2024-02-05 12:03:33 编辑说 进入初三以后,由于面临迫在眉睫的中考,因此绝大多数初三的同学们学习物理非常努力刻苦,把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尤其是基本公式背诵的滚瓜烂熟,可是一做物理题依然经常出错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却学不好物理? 其实,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生们没有注意到,初中物理公式中的所有物理量都是“同质”和“同时”的! 所谓同质性,是指每一个物理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都必须针对同一个研究对象! 在用公式解决问题时,千万不要犯装腔作势的错误,但很多初三的学生经常把其他对象的数值代入研究对象! 这样的错误还有无数! 所谓同时性,就是每个物理公式中的物理量必须针对同一时刻! 之前的数值无法代入现在的物理量! 有时,当一个物理量发生变化时,通常意味着其他物理量也发生了变化。 如果不加区别地输入数据,错误将不可避免。 这两点非常重要! 很多中学生物理公式背得很好,但就是因为没有注意以上两个性质而犯错误! 例如下面两道中考物理题: 大多数学生对第一个问题没有问题。 对于不同规格的两个灯泡,为了保证安全,串联的电流只能是小电流,即选择两个额定电流中较小的值; 错误最多的是第二题。 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忘记了公式具有“同时性”而犯了错误。 以后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此时流过L2灯泡的电流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原来的额定电流,而是实际电流0.5A。 此时的电压不是12V。 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根据欧姆定律重新计算此时L2两端的电压。 然后根据总电压和分压之间的关系,求出正确的解!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类似。 第二个问题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实际电压变成了3V,不再是6V,那么此时的功率就不再是3W了。 应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计算电阻,然后根据实际功率公式计算。 此时获取电源。 类似的情况还有无数。 初三的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 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非常重要。 必须考虑每个细节。 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这两个性质! 中学生朋友们,加油,共创美好未来! 快速报名 学生姓名 意向学校 意向专业 联系方式 请输入正确的电话号码 或许你还想看: 初中生上五年一贯制大专的就业优势明显 初三物理公式记的滚瓜烂熟,犯错就是必然!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深度好文) 点赞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上一篇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深度好文) 下一篇 初中生上五年一贯制大专的就业优势明显 大家都在看 初中生上五年一贯制大专的就业优势明显 初中生上5年1贯制大专优势明显.doc,初中生上五年一贯制大专优势明显 (本报讯 记者杜金玉)“初中生上五年一贯制大专有什么优势呢?”随着初中生上五年一贯制大专人数不断增加 艺考资讯 2024-02-05 初三物理公式记的滚瓜烂熟,犯错就是必然! 进入初三以后,由于面临迫在眉睫的中考,因此绝大多数初三的同学们学习物理非常努力刻苦,把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尤其是基本公式背诵的滚瓜烂熟,可是一做物理题依然经常出错 艺考资讯 2024-02-05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深度好文)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 艺考资讯 2024-02-05 初中毕业上的五年制大专与普通中专有什么区别 初中毕业能读五年制大专吗 艺考资讯 2024-02-05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崇拜的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一起来看看描写七夕节的诗句古诗,欢迎查阅! 艺考资讯 2024-02-05 (历史小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从道德角度来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负责任,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以认真和奉献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问题。就拿大禹来说 艺考资讯 2024-02-05 《格列佛游记》:英国文学的一大传统与传统 作品主题:《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艺考资讯 2024-02-05 5位特级教师的“好课观”,值得收藏! 上好一堂课,恐怕是所有教师的追求。但什么样的课能称得上“好课”,上好课有哪些方法?不妨先看看这5位特级教师的“好课观”。孙双金:好课像登山我认为好课像登山 艺考资讯 2024-02-05 (李向东)《旧五代史》中的后梁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旧五代史》里面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的历史,总共五十四年。为了与欧阳修撰写的《五代史记》区别,被称为《旧五代史》,每个朝代都各自成书。 艺考资讯 2024-02-05 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期间为什么三次过家门不入? 大禹治水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考古发现解开疑惑,与现实差距很大,舜帝,洪水,水患,夏朝,先秦,夏王朝,大禹治水 艺考资讯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