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虚心好学:不懂就问,是求知礼的表现 chanong 2024-06-10 20:01:19 编辑说 不耻下问儿童故事 有问题要及时请教才能解决烦恼和困惑,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是学习的好态度,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不耻下问儿童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有问题要及时问,这样才能解决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谦虚好学才是学习的好态度。下面是第一作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问问题的儿童故事,希望对大家有用! 儿童故事:孔子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人们尊他为圣人。但是孔子认为,包括他自己在内,没有人是生来就有知识的。 有一次,孔子到鲁王的宗庙参加祭祖大典,他不时地向人请教,几乎什么都问。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不懂就问,这正是我想懂礼仪。” 当时魏国有一位大夫名叫孔瑜,他为人谦虚好学,为人耿直。当时社会上有一种习俗,最高统治者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都会被赐予另一个称号,叫做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瑜死后就被谥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就叫他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服气,他认为孔禹也有缺点,就问孔子:“老师,为什么孔文子可以叫文呢?” 孔子回答说:“他聪明好学,不羞于向地位比他低或学识比他少的人请教问题,所以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儿童故事:问问题不要害羞(2):周厉王 西周末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败,不断勒索钱财,发动战争,压迫人民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和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更加严重。他贪图钱财利欲,垄断山林江河湖泊,不许人民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杀谁。人民再也忍受不了,各地人民纷纷起来造反。周朝的统治日益不稳。 眼看周朝濒临灭亡,忧国忧民的大臣们都十分悲痛。忠臣老臣范博极力劝说周厉王改变暴政,修德治国,挽救国家。但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贵大臣也嘲笑范博,说他无能,不识时务。范博十分愤怒,写了一首长诗来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天道骄阳,莫要如此盲目欢喜。我诚恳的劝告,你们却骄傲自满。我劝的不是老愚之言,你们却取笑我。你们的傲气如火,你们病入膏肓,百药无药可救!” 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不要把烦恼当成小事,要防患于未然。烦恼若积少成多,就会像一场无法治愈的大病。后来的情况正如范博所料,京城的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宫殿。周厉王仓皇逃窜。从此,西周王朝衰落,四分五裂。 后来人们就用“”来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用药物治愈,或者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 儿童故事:不要羞于提问第三部分:孔吉 孔子说:“不耻下问。”说起孔子的出身,那可是久远的事情了。他出生于春秋末期鲁国长平乡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姓孔,名丘,字仲尼。至于为什么大家都叫他孔子,其实这是2500多年来人们对他的尊称。 孔子的祖父叫孔佶,身材高大,相貌威严,文武双全,力大无穷,是鲁国著名的将领。 这一年不耻下问,孔和已年过六十四,他虽然有一妻一妾,但他的妻子石氏只生了九个女儿,妾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伯尼,但是跛脚。想要一个健康的儿子成了孔和的最大心愿,他决定再娶第三任妻子。新娘颜正载进屋的那一天,孔和一心想着要个儿子。见下午天气晴朗,他灵机一动,命人套上马车,铺上厚厚的席子,带上祭祀的物品,接上新娘,兴冲冲地赶往城东的尼山。马车轻快地行驶着,尼山隐约可见,半山腰的寺庙在绿树掩映中,琉璃瓦顶反射着阳光,格外耀眼。见此情景,孔和心里突然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抱住了新娘; 正仔显然不习惯这种亲密,有些害羞,想要挣脱孔鹤的怀抱;但城主是武将出身,年纪大了,也不胆怯,青藤只好紧挨着老树。 孔鹤低声道:“你没听说过吗?尼山神庙很厉害!我们一会儿去神庙求子,你可别有杂念!”郑载红着脸什么也不说,低着头默默地看着。也许是新人脸上的温情抚平了孔爷脸上的浓密皱纹,孔鹤笑着说道:“……我们孔家血脉,可以追溯到灭夏桀、建立商朝的成汤子仪。黄帝是我们大中华的祖先!作为黄帝的嫡系后裔,我孔家无比荣幸!”孔爷钦佩地说道。 郑载无语了。孔吉又开口了:“你知道你丈夫为何带你们来这尼山庙求子吗?”郑载终于开口了:“你不说,谁会知道呢?”孔吉神秘地对新婚夫妇说:“史书上说,黄帝的诞生地在寿丘,古寿丘就在这座城市的东边。”“哦……”郑载笑了。 孔吉更感兴趣了:“古时候少典王有个妃子,有一天在旷野行走,傍晚时分,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道闪电,像一条龙在北斗七星周围飞翔,她立刻感到心跳加速,怀孕了,怀胎二十四个月,在这里生下了太上老祖黄帝……所以,我带着你们,怀着诚意,来到这个圣地,祈求得子。正因为习夫人年幼丰满,生性善良孝顺,你们我贞洁交合,感谢祖先的庇佑和上天的恩泽,养育了一个俊美的男孩,我孔家子孙后代,祭祀不断……”说着,车子到了山门前…… 祈求得子之后,老人和年轻的妻子一起走出了正殿。不知不觉,他们走出了侧门,沿着幽静芬芳的小道缓缓走去。突然,一道闪电劈在地上,雷声轰鸣,雨点打在树上。“哎呀,我要淋湿了!”年轻女子郑在焦急地看着老人孔吉;“别怕,跟我来!”孔吉带着年轻女子来到一个石洞里躲了起来。石洞干净宽敞。孔吉安慰她说:“这个洞叫孔桑,因前面有两棵古桑树而得名。我们先躲起来,等雨停了我们再走。”两人在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上坐下。哪知雨越下越大,没有停的迹象。天色完全黑了,洞里一点光亮也没有。郑在冷得瑟瑟发抖。 孔吉将她抱在怀里:“别怕,我在。”寂静中,突然闪电一闪,接着雷声大作,惊心动魄。郑仔“啊”的一声叫了出来,扑进了孔吉的怀里。就在这时,不可思议的奇观出现了。闪电如柱子般立在洞中,光芒如白昼,温暖异常。洞外传来声音:“圣母,请接受尼山小神的供奉。天命,魁星今晚投胎转世,所以会有风雨雷电。别怕,就待在洞里,就没事了。”声音消失,只有雨声越来越大。“圣母?圣母……”孔吉喃喃自语,想到魁星投胎转世,不禁激动起来。他抱住郑仔,扑倒在温暖的石头上…… 从尼山回来后,郑仔夫人果然怀孕了,孔王爷自然很高兴……十个月过去了,郑仔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可是却没有生下孩子。又过了一个月,还是没有动静。郑仔怕出事,便回到了娘家。孔王爷不放心,到了腊月初八,便带着接生婆,亲自开车去了。回去的路上,车到了空桑洞,马突然停了下来。郑仔“哎哟”一声叫了起来,突然感觉腹中剧痛,额头上汗珠如豆,显然是要生了。“这,怎么办……”孔王爷吓坏了。还是接生婆稳住,让孔王爷在旁边停下车,把郑仔扶下来,抱进了洞里。 然后她把垫在车上的被子拿开,收拾好一切接生用品,第一个冲进山洞,把被子铺在石头上,等正仔躺下,接生婆就让孔鹤赶紧去寺庙找水……经过一番忙碌,孩子平安出生了。 郑载在丈夫的搀扶下,怀抱婴儿走出洞外,突然看见天空中飘来红霞,仙乐飘荡,悦耳动听。乐声中,两条龙在舞动,一只麒麟在歌唱跳跃,仿佛在庆祝孩子诞生的成功……这个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的婴儿,就是伟大的孔子!因为他出生在尼山,俗称尼丘,所以他的名字里有“丘”和“尼”,又因为他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所以叫他仲尼。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和丧偶的母亲郑载一起长大。由于生活贫困,孔子的母亲宁愿受苦受难也要供养小孔子读书,甚至病重时也舍不得花钱看病。孔子自小懂事有志,勤奋好学,对母亲十分孝顺。他理解母亲的苦衷,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从小就参加劳动,种过田、赶过车、放过羊,还给办婚丧嫁娶的人当过乐队的鼓手。他十几岁时从不怕告诉别人自己家境贫寒,干过不少被上流社会看不起的体力活。 正是因为参加劳动,接触民众,体会生活的艰难,才使得孔子具有了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学者学生的榜样! 孔子博学多识如海,因为他不仅喜欢向书本学习,还喜欢游历,向各界人士、自然界学习。他的这个爱好,直到老年也没有改变。这一年,年逾五十的孔子,带领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游历了十几年,最后在楚国转了一圈,孔子就带着弟子们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去的路上,大家一路观景、问风土人情、议论时事,好不热闹。这天,他们的师生们走进一个小村庄,路边一户农家门口的一幅对联,一下子吸引了孔子的注意。 孔子急忙叫人停下车,下车走到门口,一边读一边赞叹道:“家财万金不算富,无子亦是福。好!写得好!不过……意思……”他看着两边的弟子,慈祥地问道:“你们谁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快告诉先生。” 孔子看了看大家,摇了摇头,嘴巴缩在口袋里。最后,孔子说:“既然我们都解决不了,那我们走吧!进院子里向农夫请教。”孔子刚抬起脚,一个弟子就拦住他,劝道:“老师,还是别进去了,你向一个不懂事的老农请教,怕日后人笑话你!”孔子二话不说,率先走进了农夫的院子。农夫一家出来迎接他。一位长者热情地问道:“老先生,您到我寒舍来,不知道您找我有什么事?”孔子躬身跪地,诚恳地说:“老先生,打扰了!我看你家院门上的对联写得非常好,只是意思有些难懂,特来请主人解释一下。”“呵……有什么难的?” 老人会心一笑,掰着手指头说道:“你听我说,我家世代务农,确实不富裕。 可是我有十个女儿,俗话说一女值千金,十个女儿就值一万金吧?我没有儿子,这在有儿子的家庭里,都算不幸。可是我的十个女儿却给我带来了十个女婿。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子。你数得出来我有多少个儿子吗?他们都争相光荣我。比起那些儿子娶妻忘亲的人家,我真是有福啊!于是,我就写了这一副对联:“一万金不算富,无子亦是福。老先生,您不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吗?”孔子连连称赞。 走出教室后,孔子望着那些有些忐忑不安的弟子们,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你们要知道,要想学好,必须勤于提问。我希望你们能记住我常说的一句话: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学习的道理。” 快速报名 学生姓名 意向学校 意向专业 联系方式 请输入正确的电话号码 或许你还想看: 小学三年级语文画杨桃原文及解析: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孔子的虚心好学:不懂就问,是求知礼的表现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经互会、苏联模式与中苏互助局面的发展 点赞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上一篇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经互会、苏联模式与中苏互助局面的发展 下一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画杨桃原文及解析: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大家都在看 小学三年级语文画杨桃原文及解析: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小学三年级语文《画杨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语文《画杨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 艺考资讯 2024-06-10 孔子的虚心好学:不懂就问,是求知礼的表现 不耻下问儿童故事 有问题要及时请教才能解决烦恼和困惑,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是学习的好态度,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不耻下问儿童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艺考资讯 2024-06-10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经互会、苏联模式与中苏互助局面的发展 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人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东欧剧变的表现: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 艺考资讯 2024-06-10 英杰中学誓师大会:校长助理主持,为中考加油助威 英杰中学雄壮的国歌伴随飘扬的红星红旗奏响,英杰中学初三百日誓师大会就在这样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开幕。誓师大会由校长助理许雅玲老师主持,五项内容有序进行,会场 艺考资讯 2024-06-10 边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城,展现人性善良与心灵纯净 一、写作背景: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 艺考资讯 2024-06-10 苏联解体原因揭秘: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特权阶层与僵化停滞 苏联解体时间及原因?苏联解体一事是二十世纪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 艺考资讯 2024-06-10 沈从文九讲二十周年精装纪念版出版,增加评论文章提供新路径 《沈从文九讲》自2001年张新颖教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开设“沈从文精读课”至今,已经过了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间,尽管张新颖有其他的沈从文研究 艺考资讯 2024-06-10 中山纪念中学获授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校长受邀参加论坛 近日,北京大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研讨会暨全国优秀中学校长论坛,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办。中山纪念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梁世锋受邀参加论坛。 艺考资讯 2024-06-10 英里和公里的区别及换算,你知道多少? 英里一英里等于1.609344公里,英里跟公里都不属于是标准化的单位。英里是由英国制定的单位,而公里则是中国制定的单位,但为了能够使在有些场合能进行转换或方便计算 艺考资讯 2024-06-10 沈从文:从小学文化到小资天堂的传奇人生 沈从文简介沈从文的成才之路 陈长吟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出生在湖南西部山区的凤凰镇。新中国成立前,交通不发达,凤凰是个非常封闭的地方,人们生活贫穷落后,土匪猖獗,恶霸横行。 艺考资讯 2024-06-10